击鼓蓬蓬,外御强凶,
赫赫威武,六军之雄。
击鼓蓬蓬,且击且攻,
声威烈烈,歼彼元戎。
——曹禺《胆剑篇》
朗诵完毕,句践将虎血洒在鼓上,振臂高呼:“击鼓,发兵!”
老虎终于收起假笑,亮出满嘴寒光四射的獠牙,朝主人扑去。
公元前482年6月11日,越王句践对吴国发动了突然袭击,五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和曳庸率领,沿海岸上行至淮河,切断北上吴军的归路;一路由越军先锋畴无馀、讴阳率领,从吴国南境直逼吴都姑苏城。
螳螂身后的黄雀行动了。太子友闻报大慌,忙和部将王子地、王孙弥庸、寿於姚等人率军从胥门出城乘舟至泓水(今江苏苏州横山越来溪),观察敌情。
王孙弥庸一眼望见从前他父亲被姑蔑人(姑蔑,今浙江衢县龙游镇,越地;据专家考证,姑蔑族当为臣服于越国的一个部族,畴无馀可能就是此族一部族首领)俘杀后夺去的旗帜,大怒:“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要去跟那些姑蔑人拼了!”果然是一段复仇的历史,连没多少台词的小配角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姑苏留守军总指挥太子友不同意:“敌众我寡,不可轻战。我们还是坚守城池,等父王率大军回来以后再报仇不迟。”
本来,太子友这个决策是吴国守军目前最正确的选择。姑苏城乃伍子胥当年苦心营建,城坚池固,在缺乏有效攻城武器的春秋时代,吴国守军守上一年半载没有问题,再等到夫差从黄池回来,内外夹击,吴越双方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可惜王孙弥庸此时已被仇恨蒙住了双眼,不顾太子友的劝告,私自和好友王子地带了五千部曲贸然出击,于6月20日和越军先锋队在姑熊夷(今苏州市西南横山附近)展开了激战。
在吴国的铁蹄下忍辱负重了十二年之久的越国,终于在这一天反噬了。两国压抑了多年的敌视与仇恨,集体爆发。
第一战,吴国人的仇恨占了上风,王孙弥庸大败越军,畴无馀、讴阳两个先锋官均遭擒获,吴军大喜,上下笼罩在一片轻敌的可怕气氛之中。
原来越国人也并没有那么可怕,也许不用等父王回来我就可以轻松搞定他们了,太子友想。
太子友错了,先锋畴无馀的姑蔑部队并不能代表越军的实力,他们只不过是句践临时拉来壮声势的杂牌部队而已。
第二天,越王句践亲率的中军主力逆江(即吴淞江)来到姑苏城外,太子友不再坚持从前坚守待援的保守战法,只派王子地守城,而亲自率一万吴军出击。
结果,太子友遇到了真正可怕的对手,一仗下来,全军覆没,他和他的两个副将王孙弥庸、寿於姚也被越国人擒杀了。
6月22日,越军在消灭吴国留守部队主力后,继续前进,直逼姑苏城下。姑苏守将王子地这时候兵力一千不到,不敢应战,一面当缩头乌龟,一面派人赶紧去向夫差告急。越王句践遂尽占姑苏外城,将太湖上的吴水军大小船只,连同夫差给西施造的特大游艇,一齐缴获,又派人一把大火将姑苏台馆娃宫烧成灰烬,火势冲天,数月不熄。
这冲天的大火,就是越王句践心中熊熊的复仇烈火,当年吴王夫差就是在这姑苏台上,对自己颐指气使、百般凌辱的;这个伤心地,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也许一把火烧了它,能稍稍平息一点他内心的痛苦。
老虎的獠牙终于刺进了主人的肌肉,鲜血与流涎滴了满地。
两代吴王为了彰显自己功业而兴建的、凝结了无数吴国百姓智慧与生命的伟大建筑——姑苏台,就在句践那扭曲变态的仇恨心理下付之一炬了。它那短暂的一生,见证了吴国的崛起,也见证了吴国的衰亡。写到这里,我似乎听到了它在烈火之中哭泣。
姑苏台、阿房宫、圆明园。为什么,为什么,当胜利者踏上失败者的土地,往往都要将对方的宫殿楼台付之一炬呢?他不知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野蛮践踏吗?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伟大的建筑往往都毁灭在了兵燹与战火之中?为什么,为什么,人类那么多伟大的遗迹遗失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难道人性的根源,就是隐藏在文明外衣下的野蛮本质么?
悲剧啊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们看,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
叁 争盟
在姑苏台馆娃宫被句践烧成一片灰烬的同时,吴王夫差还懵然不知自己的老窝被人端了。他迎着一片朝阳兴高采烈地来到黄池,广发英雄帖,举办天下武林大会。
黄池这个地方老有名了,周朝的传奇人物超级旅行家周穆王就曾经在这里开过party,还为其专门写了一首原创歌曲:“黄之池,其马喷沙,皇人威仪。黄之泽,其马喷玉,皇人受谷。”黄池之名,即源于此。
看来这是个产马的好地方。
黄池在这之前举办过两届诸侯盟会,盟主都是晋国人,一个是曾与楚庄王争霸天下的晋景公,一个是晋当前国君晋定公的爷爷晋昭公。
看来这是个开大会的好地方。
就因为如此,很多武侠小说家都把这里当成举办武林大会的最佳所在,比如说古龙先生的小说《名剑风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