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齐桓公又表现出他的一个优点了,那就是忘记。
别小看了这个优点,它非常难得,它需要大智慧大气度才能做到。齐桓公差点死在管仲的箭下,如此深仇大恨,问天下有几人能轻松释怀,然而齐桓公竟然说忘就忘了,而且终其一世,都再也没有提起过,仿佛这件事儿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譬如古希腊七哲之首泰勒斯有一次夜观星象,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的色雷斯女侍取笑他说:“你只记得头上的东西,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泰勒斯摇摇头回答:“我忘记了大地的不平,但却获得了整个星空。”
由此可见,忘记不一定是坏事儿。战国时代信陵君窃符救赵,力退强秦,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魏国名士唐雎就劝他说:“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有些事情不可忘记,有些事情却不可不忘,不明白这一点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儿。
正因为如此,所以管仲囚车一进入齐境,齐桓公就立刻派人解其桎梏,以朝车(指的是朝廷重臣朝见君主所乘的车)迎接回都,并点起火把祛除不祥,杀纯色公猪进行祭祀,又斋戒十日,为管仲举行消灾祈福的仪式。如此大的阵仗,从前通常只有大军凯旋才会这么折腾,但齐桓公为的却是一个曾差点杀死自己的齐国“狗盗、庸夫、逃兵”,群臣闻之无不骇然。
等到管仲快到临淄,齐桓公又亲自出郊迎接,与他共乘一车,大张旗鼓地回朝。
路上,临淄城万人空巷,都来瞻仰国君如此重礼请来的贤人到底是谁,结果发现竟是国之大仇管仲,百姓无不骇然。
大家没法儿不骇然,春秋初期不像战国时代,士阶层尚未崛起,治理天下都是诸侯大夫们的事儿,像管仲这样的底层士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碰触国家大器,何况他还劣迹斑斑,有过谋杀国君未遂的罪名,而齐桓公却如此尊贤欲以之大用,的确有些惊世骇俗了。
外举不避仇,齐桓重用管仲,比之唐太宗重用魏徵,如何?
到得朝中,鲍叔牙见了管仲,老友重逢,悲喜交集,两人抱头痛哭,从此“管鲍之交”名扬天下。后世不知多少人欲求管鲍这样的生平知己,可惜知己难遇。战国时代的孙膑引庞涓为生平知己,庞涓却残忍地断其双足;楚汉时代韩信引萧何为生平知己,萧何最后却将其诱杀。人心如此难测,“管鲍之交”也就变成了高不可攀的传奇,变成了千古绝唱。
唐朝诗人杜甫曾叹:“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李白也叹:“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李杜二人关系算是不错了,但比起管鲍来,他们还是差得很远。
唉,我这一生若是能遇上管鲍这样的知己,我死而无憾。
接下来,大家在朝堂上坐定,齐桓公便开始毕恭毕敬地请教管仲如何才能安定国家。
确实,齐国经过这次内乱,人心不稳,元气大伤。如何拨乱反正,重建齐国和谐社会,此乃当务之急。
管仲举起四个指头,回答了四个字——礼义廉耻。
他接着又发表了一句名言,这句话在后世经常被人提起,引为士大夫的座右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也!”但管仲接着话锋一转,又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他这叫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以物质文明调动精神文明发展。此思想非常先进,至今仍有重大借鉴意义,后人称之为管仲的“富治思想”。
齐桓公点头称是,接着又请教管仲如何成就霸业。
管仲举起一个指头,回答了一个字——天。
他接着详细说道:“夫霸者何所贵?贵天也。”齐桓公奇怪地抬头看天,管仲笑道:“所谓之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故君欲霸,举大事,则必从其本。夫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简单来讲,就是要齐桓公以民为天。
据《管子》一书记载,管仲“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他如此关注民间疾苦与弱势群体,俨然是一位社会保险制度与福利制度的创始人。如果此记载真实可信,则管仲的“以民为天”是真正落到实处而绝非空言矣。
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管仲的一个政治理想罢了,并没有在齐国深入执行下去,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民为天”思想的政治家,光这一点,管仲就足够称得上“圣人”。所以齐桓公听了后不由肃然起敬,鼓掌惊叹,但是鼓到一半,他的脸色又沉了下来,原来,他想起了自己的缺点,自己那死也改不了的坏毛病。
齐桓公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且常使爵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天哪,主公说话未免也太实诚了吧,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你有些风流好色、嗜酒如命、贪爱美味、奢侈浪费等坏毛病,但也不用当着群臣的面不加掩饰地说出来吧,如此坦率,如此直白,如此不知维护自己的领导形象,这不是很傻很天真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