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设计遭到恭亲王反对。他认为,中国的国旗必须是黄色,必须要有龙,龙必须在旗帜的上方,而且此前的中国官旗都是三角形的。李泰国最后综合了意见,新的军旗为绿底黄色“X”十字的长方形,中间是绘有蓝色龙的黄三角。
1863年2月13日,这面军旗在官方的《伦敦政报》上公布。这是中国第一面获得世界认可的军旗。
1864年l月9日,李泰国由上海起程,黯然返回并不熟悉的祖国英国。恭亲王虽然在政治原则上毫不妥协,但在经济上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补偿:多发了四个月薪水,另送了6000两银子,总计折合约14000多英镑,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英国驻印度海军司令的年薪才2300英镑。
经此事件,恭亲王为大清国今后任用洋干部设立了规矩,即一方面大胆起用,另一方而严格管理。从此,在遍地腐败的大清官场,洋干部以其专业、敬业、廉洁,在军事、财政、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大大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当然,他们也被后世普遍看做一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急先锋”,看做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人证……
第十六章 谁家的走狗
【 这篇建议简直就是一篇檄文,几乎彻底否定了自从粉碎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八人帮”以来,大清国在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将矛头直指大清国的干部队伍,直指大清国自认为举世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1866年4月5日,一份特殊的中央文件用快马送往沿江沿海各省督抚。中央要求各省领导们,务必要对这三份文件认真研究,尽快回复,“共体时艰,勿泥成见”。
这三份文件,都来自英国人:
大清国的洋干部、担任总税务司的赫德撰写的《局外旁观论》;
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著名汉学家威妥玛撰写的《新议略论》;
英国公使阿礼国为提交《新议略论》而发出的一份外交照会。
这三份文件主题鲜明:为大清国的改革开放画圈圈。英国人尖锐地分析了大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后,督促大清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
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掺杂着捍卫主权和面子,席卷大清国的高级干部。
绵羊为何作乱
赫德的《局外旁观论》,其实在半年前就提交了(1865年11月6日)。1865年8月份,海关总税务司刚刚从上海搬到北京,正式厕身于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的行列。
这篇约4000字的建议书,是赫德以客卿的身份第一次向大清政府提交完整的建议,因此自称为“局外旁观”,以图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因为旁观,所以不必在乎大清官场的潜规则,话可以说透,甚至说绝。这篇建议简直就是一篇檄文,几乎彻底否定了自从粉碎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八人帮”以来,大清国在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将矛头直指大清国的干部队伍,直指大清国自认为举世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赫德的指控包括: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律例本极允当,而用法多属因循。制度本极精详,而日久尽为虚器”。
官员腐败––“外省臣工,不能久于其任,以致尽职者少,营私者多。寄耳目于非人,而举劾未当;供贪婪于戚友,而民怨弗闻”。
官场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在京大小臣工,名望公正者,苦于管辖甚多,分内职分,反无讲求之暇;部员任吏胥操权。以费之有无定准驳,使外官清廉者必被驳伤,如是而欲民生安业,岂可得耶”。
干部人事制度务虚不务实––“俸满即应升调,于地方公事,未及深究,胥吏反得久踞衙署以售其奸。年满更换之说,尽属虚语”。
干部队伍彻底糜烂––“文武各事之行,尽属于虚,执法者惟利是视,理财者自便身家,在上即有所见,亦如无见,远情不能上达,上令不能远行”。
军队也被腐败侵蚀,毫无战斗力––“兵勇之数,动称千百万,按名排点,实属老弱愚蠢,充数一成而已。平日挑抬营生,未经训练,一旦令其战阵,实驱市人而使斗;以刀矛为耒耝。驻防人等,平时拉弓举石,祗讲架式,股肱怠惰,止得养鸟消遣。贼至未决一死战,而全家自尽请恤矣”。
军队甚至扰民––“对敌之时,贼退始肯前进;贼如不退,兵必先退,带兵官且以胜仗俱报矣。及杀一二平民,或由贼去而未遇未剃发之村农,且以斩馘发逆无算,入告邀功矣”。
知识分子毫不关心民瘼––“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甚至认为:“法本善而反恶,种种非是,以致万国之内,最驯顺之百姓,竞致处处不服变乱!”在晚清西方人的观察中,几乎都认为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容易管制的百姓,但就是这些要求极低、仅得温饱即会热泪盈眶地歌颂伟大政权的“绵羊”,却不断地爆发群体性事件,乃至公然扯旗放炮。赫德这一指责,几乎一笔抹黑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