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_金纲【三册完结】(210)

  2. 当年郭威称帝,到显德元年正月,郭威病死,北汉的刘崇当月即有异动,到三月,就与契丹兵合为一处,发生了高平之战。这是说,趁着国内大丧来侵扰敌国,是可能的。郭威死,契丹、北汉能合兵来侵;柴荣死,契丹、北汉也能合兵来侵。

  3. 说契丹害怕,是事实;但害怕之后,举兵报复也是事实。当年就在柴荣北征契丹时,契丹就已经开始联络北汉做反击准备了,何况柴荣已死?再说,契丹的反击,主要靠的是草原纵深处的兵力,柴荣虽然攻克“关南之地”,但还远远没有伤及契丹根本,连“燕云十六州”旧地都没有完全拿下。契丹没有受到重创,北汉也没有受到重创,怎么就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出兵呢?可见,毕沅这一条证据,也是说服力不足。

  综上所述,契丹、北汉趁后周国丧来侵,应为事实。

  所以,当后周新寡的太后和一干文臣听说此事后,有了恐惧。

  后周国丧,周边不宁,中原汹涌,人心摇动;又赶上北部强敌来侵,如何是好?符太后急召宰相范质等人来商对方案。

  他们的意见是:只有赵匡胤挂帅迎敌,才可能化险为夷。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老赵稳如泰山,没有任何异动。但一旦得到国家委派,立即派出殿前副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率前锋北上。慕容延钊的治所,即今河南濮阳所在,距离开封约三百里路,是开封的北大门。

  慕容延钊得令后即由濮阳整军北上,而赵匡胤则自统中央禁军出东京城(开封汴梁),傍晚,行至陈桥驿宿营。

  随后,就有了著名的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的“预谋”

  阴谋论认为:老赵是整个陈桥兵变中的主谋。

  我认为不是。

  老赵在陈桥兵变中,全不知情。

  有几个故实可以支持我的意见。

  第一个故实:

  赵匡胤刚刚离开东京汴梁,城里就有了流言:

  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

  将要以赵匡胤出军那天,策立殿前都点检做皇帝!

  这流言,似乎是对“点检作天子”五个汉字的遥远回应。就像无人知道那五个汉字始于何处一样,迄今为止,也无人知道这句流言始于何处。

  它预示着一场兵变即将开场,于是城里有了种种恐慌。基于对以往兵变的记忆,大兵总要掳掠京师,劫夺钱财,不少人出于对私有财产的珍惜,准备逃离东京,带着全家老小开始了“避难”,汴梁城里,一时人心惶惶。

  很多人将这类流言看作老赵的“舆论宣传战”,但我恰恰认为正是这类流言,预表了老赵的无辜——他如果真的要篡位,干吗要在事情未成之际大张旗鼓?岂不是给对手从容应付的准备时间?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此事如果不是民心所向的真实谶语,就是子虚乌有,后人造伪,未必就有此事。

  退一万步讲,如果确有此事,也定非老赵预谋。当我在重新思想此事,并重新推演此事时,我知道:即使是我要做这样一番大事,也不会在事先张扬得满城皆知。大事未做,即满世界宣扬,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做。而我知道的事实是:老赵不是傻子。

  这个故事逻辑很清晰:老赵没有参与陈桥兵变预谋。

  第二个故实:

  据说京师流布“点检为天子”喧言之际,全城皆知,独宫内不知。赵匡胤听到后,有了恐惧。他惊慌回家,不知所措,悄悄与家人商议说:“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

  外面动荡骚乱到这地步,这可怎么办啊?

  据说赵匡胤的妹妹看到老赵的慌乱后,面如铁色。这时候她正在厨房擀面条,于是一面操起擀面杖来追打老赵,一面说:“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

  老爷们大丈夫遇到大事,做还是不做,怎么做,应该自己决定,你回家来吓唬我们这些女人,这算哪一档子事啊!

  老赵一想也是,于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史称“默然出”。

  此事记录有异文。见于宋人司马光《涑水纪闻》者,操练擀面杖的妹妹,被说成是老赵的姐姐。另有宋人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也记录这事,但是认为操练擀面杖的变成了老赵的姑姑,不是姐姐。老赵倒是有个姐姐,但“未笄而夭”,还没成年就死了,故不应是姐姐。但姑姑似也不大可能。姑姑应另有家室,住在老赵家里似不通。我以为这个人很可能是老赵的妹妹。

  这位赵妹妹,据《宋史》,知道她曾经嫁人,不料夫君早亡。直到大宋建国后,赵妹妹被封为“秦国大长公主”再嫁给忠武军节度使大将高怀德。这一番京师流言之际,秦国大长公主应该尚未再嫁,守寡在家,所以操擀面杖的人,只有赵妹妹最合适。赵妹妹事迹不多,“操练擀面杖”和“再嫁高怀德”大约是她留下的仅有的两个故实。

  这个故实可以证明:如果京师有谣言,而老赵不知,吓得回家找姐姐、妹妹或姑姑,证明:老赵确实没有参与陈桥兵变之预谋。

  第三个故实:

  老赵在陈桥驿被三军拥戴做了皇上后,带兵返回汴梁。这时候母亲杜太后正带着眷属在定力院寺庙做佛事。于是,忠于大周帝国的“有关部门”(史称“有司”)得到密报,就带着兵警包围了寺院。定力院主僧要杜夫人携眷登入秘阁藏身,并将门锁死。“有关部门”来人问杜夫人何在,主僧曰:“都跑散了,不知道哪里去了。”兵警甲士入寺升梯,来到秘阁,敲碎门锁,发现里面密布蛛网,尘埃凝积,似多年不曾有人来过。兵警道:“这哪是有人待的僧房啊!”于是纷纷离去。几个小时之后,老赵登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