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表过,再看军士们为何乐于“阴谋拥戴”。
还是赵翼说得好:
……乃其所以好为拥立者,亦自有故。拥立藩镇,则主帅德之、畏之,旬犒月宴,若奉骄子,虽有犯法,亦不敢问。……拥立天子,则将校皆得超迁,军士又得赏赐剽掠……此将校之所以利于拥立也。
将士们为何愿意冒着风险玩阴谋拥戴这个活儿呢?自有它的缘故。因为拥立藩镇大将,则被拥立者心存感激,但又心存畏惧。只好隔三差五十天半个月的不断地大兴犒赏。被拥戴者视这些将士如“骄子”,即使“骄子”触犯法规,也不敢过问。如果拥立新的天子,那就获利更大,将校能得到升迁,军士也能得到赏赐,还能恣意剽掠抢劫。
所以拥立新主成为最合适的“买卖”,红利极高。失去了礼义廉耻的现场,将士们在跟主人玩这类游戏时,无所忌惮,几乎就想起一出是一出。假如他们聚谋道:“今天要主子给我们点赏赐,有啥招数啊?”有人可能会临时起意,想起一个法子,而后,将士们觉着有意味,就会闹起来。
这样的故实很多,本书也已经说过若干。
如当年凤翔的藩镇李从珂,在赶跑了后唐闵帝李从厚,进入京师,也要发赏。因为凑不齐赏金,甚至不惜搜刮士庶,就是怕“权反在下”的士卒造反。
后周显德元年(954),郭威时,还有过一个故实。
太祖郭威病重,到郊外祈祷上苍,祈福,史称郊祀。军中将士们忽然有流言说,这次搞郊祀,赏赐没有后唐明宗时多!于是军中汹汹,不满情绪开始流布。郭威听说后,召集众将到寝殿,责备他们说:“朕自即位以来,节衣缩食,专门把保证军需一事放在心上。府库蓄积,四方贡献,除去军用供应,很少剩余。你们难道不知晓?如今却纵容痞子恶人乱说,全然不顾君主的勤俭,不体察国家的贫匮!又不想想自己有何功劳而受赏,只知抱怨,你们心下能安吗!”
众将素知郭威并不奢靡,节俭程度为历来君王少有,想想也是,就都惶恐告罪,退下。然后郭威搜索军中不逞之徒立即正法,流言平息,由此中止了一场可能的兵变。假如不是辣手处理此事,军中“聚谋”,遇到不可测的偶然力量推演,很可能又有某人“被拥戴”,郭威危矣。
若干年后,赵匡胤在一次郊祀之后,也遇到了类似事件。
宋人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说,老赵平蜀后,曾在蜀卒中选择亲兵骁勇者百余人,补内殿直,别立班院,号“川殿直”。这是禁中值班亲兵的一种建制,一般都待遇优厚。
有一次南郊祭祀,循例要有赏给。但对这一支新成立的“川殿直”,本次“赏给”比照本班减少了五千钱。这帮蜀卒不干了,于是相率来到宫前击登闻鼓上诉其事,一时闹得纷纷扬扬。
老赵闻言大怒道:“朝廷给赐,自我而出,哪有什么不变的规定!”
于是将联名上状者四十余人,全部抓捕,斩于市。其余没有联名的,也都悉数配隶下军,从此撤销了“川殿直”这个建制。
这一次正法量刑过重,但实有必要。将士所以愿意玩“阴谋拥戴”,实在是利益驱动使然。必须防患于未然。此事若不能平,可能就会有川人“被拥戴”,如是,则一场更大规模的流血不可避免。
郭威、老赵此事处理得果断。这是杜绝他人“被拥戴”,扑灭部下侥幸之心的铁腕手段,有其可以理解的政治合理性。
“上位”经验总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五代藩镇以来“权反在下”之后,没有更好的政体可以演绎时,“中央集权”就是一种可选择模式。这也是对天下负责的姿态。
《续资治通鉴》记录老赵一个故实。说老赵宫中的内臣有一个人曾经在后唐时做过事,老赵就问他:“你们唐庄宗李存勖那么英武,底定中原,但是没有几年,就被颠覆了,这是什么原因?”
这位内臣说:“庄宗好打猎,总是姑息将士。每次近郊打猎时,总有禁卫兵卒控制住庄宗的马辔,跟庄宗说:我们儿郎都很饥寒,请皇上接济我们。庄宗一般都会随其所欲颁赏给他们。实在是威令不能行,赏赐没有制度啊!”
老赵听后,拍着大腿说:“后唐与后梁隔着黄河大战二十多年,最后才得到天下!因为不能用军法约束这些人,放纵他们没有满足的请求,用这种办法来管理部下,实在是儿戏一般!朕,今天抚养士卒,不会吝惜爵位和赏赐,但是如果犯我大宋法度,只有刀剑说话!”
老赵一番话,是对李存勖“失位”的经验总结,也是对自己“上位”的经验总结。老赵就是在混乱不堪的二百年惯性中,被将士们拥戴为帝的。
老赵对“阴谋拥戴”的将士言:“尔等自贪富贵,强立我为天子!”实是真实写照、真实心语。
到陈桥驿时,老赵自殿前都虞候再迁殿前都点检,掌军政已六年。六年间多次跟从大帝柴荣征伐,屡立大功,“士卒服其恩威”,“人望固已归之”。而当时后周的形势已经有多部史书用到四字概言:“主少国疑”。五代以来,几乎无圣贤道义观,无社稷正统观,有的就是长枪大戟打天下观,兵强马壮得天下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