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说:“已经约好了晋王,他一会儿就到。”
晋王,就是老赵的兄弟赵光义,此时已经封为晋王。
不一会儿,赵光义也来了。
赵普在大堂上设了几重茵荐,免得坐在地上太凉。然后开始烧炭烤肉。
赵普太太出来为各位斟酒。老赵称赵普太太为“嫂子”。
赵普从容地问老赵:“晚上这么晚,天这么冷,陛下出来干吗啊?”
老赵说:“我睡不着啊!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所以来见卿。”
赵普说:“现在南征北伐,正是时候啊!很想听听陛下的成算、方向。”
老赵说:“我想下太原。”
太原,属并州,乃是当时北汉京师所在。
赵普沉默一会儿说道:“下太原,非臣所知也。”
老赵问为何,赵普说:“太原当西、北二边,假使一举而下,则西边、北边两个方向的草原帝国,都要由我大宋独挡。何不暂留太原——它就像个等待替掉的被围黑子,跑不了。等削平诸国,再来解决这个弹丸之地呢?”
老赵笑道:“吾意正是如此。特意来试试卿的眼光啊!”
于是在赵普家中开始讨论平定江南的规划。
老赵说:“王全斌是我大将,但这次平蜀,杀人太多,到今天我想起来,还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下江南,王全斌不可用。”
赵普向老赵推荐了曹彬和潘美,以曹彬为主,潘美副之。老赵觉得这个人选不错,记在心里。
赵普为人寡语,性情沉着,有严肃刚正的一面。一般认为他对人阴刻,有嫉妒心,但“以天下为己任”是他的大节。
有个循例该提升的臣子,老赵不提升,据说是因为老赵“素恶其人”,所以不给他提升。赵普第二天接着上奏,还是这个人这件事。老赵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再来,还是此人此事。老赵大怒,把他的奏章撕碎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把地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家,修了补了,重新粘贴在一块,再来上奏。赵普坚持要让此人提升。
老赵耍赖,像孩子一般发怒道:“嗨嗨!朕就是不给他升迁!你怎么办吧?”
赵普这时候说出了一句名言:“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
刑罚和赏赐,是天下国家朝廷社稷的刑罚和赏赐,陛下岂能以您个人的喜怒而专断呢?
据说老赵闻听此言“怒甚”,干脆站起来,走人。但赵普还是跟着他。老赵进入内宫了,赵普就立在宫门口,很久不走。最后,老赵服软,答应了他。
但事后考察,证明赵普推荐的这个人还真是很合适。
所以,老赵对赵普推荐的人才都会相当重视。
赵普的神秘性让人望而生畏。满朝大臣对他都有畏惧之心。但他有一个极大长处,即识人,而且不遗余力地为朝廷推荐人才。
宋真宗、宋仁宗两朝时,有个大官名叫冯拯,他幼小时跟父亲在一起,他的父亲在赵普家中做管家。赵普此时官位已经做到了侍中。有一天,赵普在室内下了帘子,独坐养神。十几岁的小冯拯就拿了弹弓子,在门帘前打麻雀,被赵普看到,就认真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于是开帘招呼小冯拯进屋来坐。冯拯的父亲见状,认为小孩子打扰了侍中大人,赶紧过来,惶恐谢过,要带孩子离开。赵普对冯拯父亲说:“我看你这个儿子啊,乃是一个贵人。”又指着自己的座位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做到我这个位置。”后来冯拯做宰辅,果然做到了侍中。
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相吕端,年轻时,被赵普收入府中做事,有时就到朝中去面见圣上奏事。赵普就观察他,后来跟人说:“我看吕公奏事,得到圣上嘉勉,未曾有喜色;得到圣上挫抑,未曾有惧色;无论喜怒,都不从言语上表现出来,真是宰辅的器量啊!”这就是他观察士大夫的道术,所谓“观其气度宽厚”可以大略知人。
赵普向老赵推荐曹彬、潘美,更是识人的巨大“红利”。
老赵知道,曹彬的从母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为人很严肃,不好与人宴饮,也不与人交结。老赵即位时,他是晋州都监,入朝来见老赵。
老赵问他:“过去我一直很亲近你,你却不怎么搭理我,这是怎么回事?”
曹彬说:“臣乃周室近亲,在禁庭宿卫,哪里敢结交尊贵!”
老赵听后很满意。
当初老赵在澶州周世宗麾下时,曹彬为世宗掌茶酒。老赵乃是一酒徒,就向他求“官酒”。曹彬说:“这官酒可不敢给您!”然后,自己买了酒送给老赵。老赵即位后,说起周世宗过去的官吏,还表彰了他:“不敢负其主者,独曹彬耳!”
老赵还知道曹彬有传统儒家“好生之德”。曹彬自己就说过:“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戮一人。”他居住的房屋坏了,子弟们要请人修葺。曹彬说:“这时候正是大冬天,墙壁,乃是百虫蛰伏之地,不可伤其生。”
这些事,都让老赵对他又敬又爱。
潘美也有“好生之德”。当初,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第一次进入后宫,看见一个宫嫔抱一小儿,问之,这个小儿乃是柴荣的儿子。当时老赵身边有范质、赵普、潘美等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