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普又来求见。老赵迎着他说:“是不是为符彦卿的事啊?”
赵普说:“不是,是别的事。”因此就奏对了一个别的什么事。等到这个“别的事”奏完了,赵普又拿出这份任命书给皇上。
老赵说;“你小子,果然是为符彦卿事来!这份诏书怎么在你手里?嗯?”
赵普说:“臣认为这件事处理得有不妥当的地方,所以又留下了,没有发出去。臣只希望陛下深思利害关系,千万不要到时候后悔!”
老赵说:“你干吗非要跟符彦卿过不去!你这是为啥啊!朕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朕耶?”
赵普再一次点化了赵匡胤:“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在陈桥兵变中,你老赵那时也没有想过要“负”周世宗啊?结果呢,还不是被“权反在下”“阴谋拥戴”的叛乱士卒“黄袍加身”,不得不反吗?最后还不是“负”了周世宗,欺侮了人家周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
史称“上默然,事遂中止”,太祖赵匡胤沉默了,委任符彦卿为禁军统帅的事也同时搁下了。
藩镇大帅典中央禁军,危险甚重。前鉴不远,老赵懂。
顺便说,细考这类故实的内在逻辑,就会清楚:老赵没有参与陈桥兵变的预谋。那种动辄说老赵与亲信等人长久铺垫,预谋夺取后周天下的说法,大多属于民间想象,不足信。
“收兵权”各有玄机
在赵普的催动和点化中,赵匡胤继续推行“侵削藩镇”的战略。
他在罢免了一批中央禁军军事首领之后,接下来,又罢免了一批藩镇首领。
有一天,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等藩镇将军们来朝,老赵在后苑宴请他们。酒酣(又是酒酣),老赵从容地对这几位将军说:“卿等都是国家的元老,但是长久在外掌兵,事情那么多、那么繁忙,这不是朕所以优待贤良的意思啊!”
王彦超已经听说了石守信等人被罢免中央禁军军权的事,他有预感,现在轮到罢免藩镇兵权了,于是很聪明地前奏道:“臣本无什么勋劳,一直以来冒领荣宠。今已衰朽,如能退休,让这把骸骨回归丘园,这是臣的愿望啊!”
但是另一些藩镇大员不太明白,前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前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前定国节度使白重赞、前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人,开始纷纷自我表白过去攻城略地的资历,以及南征北战的艰苦。
太祖略听他们说过,也不客气,淡然道:“此都不过是上一代的事了,何足论也!”
很快,下诏,以郭从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武行德为太子太傅、王彦超为右金吾卫上将军、白重赞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杨廷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第一次“杯酒释兵权”,是解除了藩镇大员的中央典兵之权,而给他们各人做了一次调防,但没有“侵削”他们的藩镇之权;这一次“杯酒释兵权”,是解除了藩镇大员地方之权,而给他们各人一个调动,到朝廷里来做官——所有的官职都是闲职。
同样是“收兵权”,石守信等人是罢京官改为地方藩镇;郭从义等人是罢地方藩镇改为京官。研究“收兵权”的过程,这一层关节较少为人注意。事实上,这是一个巧妙而又合理的安排。
对石守信等人而言,从京官到地方,是消除了他们总揽天下兵权“黄袍加身”的可能性,要大宋不再出现郭威第二、赵匡胤第二;对郭从义等人而言,从地方到京官,是消除了他们坐大州牧“藩镇割据”的可能性,要大宋不再出现杨光远第二、李守贞第二。
所以,这两次“收兵权”各有玄机。
郭从义,先世也是沙陀部人。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郭从义还是五代时的抗辽将军,曾跟从符彦卿在忻口大破契丹,如俗话所说:大长了中原人民志气。后汉时曾剿灭吃人魔头赵思绾,如俗话所说:为西北人民除了一害。但他也有一个恶事,令人难以原谅。赵思绾据守长安叛乱时,有一个巡检使乔守温逃跑,他所宠爱的姬妾被赵思绾占有。郭从义灭赵思绾后,又将这些姬妾据为己有。不久乔守温回来,向郭从义讨要原来属于自己的爱妾。郭从义没理由拒绝,但心里又恨又痒,于是追究他逃跑的罪过,密告当时的前敌总指挥郭威,将他杀掉。这类行径太恶劣,要在我的书里给他记上一笔。
此人还善于打马球,进入大宋后,老赵就让他表演一次,显显身手。他很兴奋,换了衣服,跨一头驴,在庭院中驰骤,史称“周旋击拂,曲尽其妙”,来回转悠击打马球,显示了球技多方面的妙处。完事后,太祖赐坐,对他说:“卿技固精矣,然非将相所为。”爱卿的球技确实很精妙啦,但这可不是将相应该干的活儿。史称郭从义大惭。
又有记录说,此人还善于书法,尤其善于写“飞白”字体,写出来的字,笔迹带着或长或短的枯丝,其势,就像要飞举,得到了当时人的好评。
应该说这是一个多才多艺但又心狠手辣的藩帅。这样的人物,在五代十国得到“拥戴”,能够做出什么事,是可以想见的风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