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还曾作红罗亭,四面栽红梅花,自作艳曲歌咏其事。韩熙载有和词道:“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这是在提醒李煜不要耽于游乐,要想想江淮十四州已经割让给后周,而现在是大宋在占据这块战略要地。但李煜脑筋似乎不在这里。
此人倒是有一个长处值得表彰:他听到臣下批评,一般不打击报复。凭着这种对臣下的礼遇,南唐文武,先后还是有一大批忠臣良将,在维系南唐不倒。
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太原,回还时,曾驻跸滑州。李煜遣其弟吉王李从谦来献贡,南唐水部员外郎查元方随行负责掌管李从谦此行的文书奏章。老赵命大臣知制诰卢多逊在馆驿宴请李从谦等人,卢多逊也是人物,宴饮后,他一边与查元方下棋,一边对他说:“你们江南打算怎么做啊?”意思就是问南唐的战守规划。查元方很严肃地整好衣服回答道:
“江南事大朝十余年,极尽君臣之礼,不知其他。”
这话继续了李璟、李煜两朝以来对中原的卑辞恭顺,但又巧妙避开了南唐与大宋的战守,应该说,是非常得体的应对。史称卢多逊愧谢道:“孰谓江南无人!”谁说江南没有贤人!
小周后的生活也讲究。
过去宫中少不了用香,一般都由专工自制。宋洪刍《香谱》记录后蜀孟昶时有“熏御衣”香,要用到丁香、馢香(也称笺香、栈香,一种香木)、沉香、檀香、麝香各一两,甲香三两,捣为末,用白沙蜜轻炼,合和均匀后用。书中也记录了李煜时的“帐中香”制作法:“沈香一两,细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陶谷《清异录》说小周后“居柔仪殿,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卍字金,凤口罂,玉太古,容华鼎’……凡数十种。金玉为之”。这类宫中生活细节,可以见出那种对品位追求的考究。
宋王铚《默记》载一事,可以概见李煜后宫的“品位”。说一个伐江南的大将,战后曾获后主李煜的宠姬。说这个宠姬每到夜间看到油灯就要痛苦地闭上眼睛,问她,说是“烟气太重”。大将给她换个蜡灯,她也闭目,说“烟气更大了”。将军问:“你们那时候在宫中,晚上,难道不点灯吗?”宠姬答道:“宫中,我住的那个阁子,每到夜晚就高悬一个大宝珠,光照一室,像白天一样。”史称“观此则李氏豪侈可知也”。
大宋帝国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南部邻邦。
老赵虽然暂时没有动南唐,但也没有闲着。他知道李煜特别信奉佛教,干脆从中原地区选了年少有口才的佛门子弟,南渡去见李煜,大谈佛教性命之说。李煜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对这些佛门弟子更是格外信重,称他们是“一佛出世”。史称“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
柒 收江南
轮到南唐了。尽管后主李煜对赵匡胤极尽讨好,不想武力对抗,但忠诚的南唐守将们心里都清楚,如果不能寻求有效手段捍御家园,这个占据富庶江南、向以繁华著称的诗礼之邦可以在预期的日子里灰飞烟灭。太祖收江南,一个“收”字,王气侧漏!
南唐后主自削国号
李煜虽然对老赵极尽讨好,不想武力对抗,但忠诚的南唐守将却在寻求积极防御战略,他们对李昪以来三代人经营江南三十年的繁华南唐,有道义和心性上的社稷情怀、桑梓之念。他们敏感地看到危机像一个巨大的海上怪兽,正在一点点地趋近,如果不能寻求有效手段捍御家国,衣冠南唐将在可以预期的日子里灰飞烟灭。
南都(今南昌)留守林仁肇给后主李煜发来一封密表,内中说:
淮南诸州戍兵,各不过千人。宋朝前年灭蜀,今又取岭表,往还数千里,师旅疲敝。愿假臣兵数万,自寿春(在安徽境)北渡淮,径据正阳(属寿春),因思旧之民,可复江北旧境。彼纵来援,臣据淮对垒以御之,势不能敌。兵起之日,请以臣举兵外叛闻于宋朝,事成,国家飨其利;败则族灭臣家,明陛下无二心。
这一段话说了他的战略部署:从寿春过淮河,而后利用江淮旧地士庶怀念故国的人情,恢复当年被周世宗柴荣侵夺的十四州之地。为了打消李煜的惧怕心理,林仁肇还特意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兵起之日,让李煜向大宋通报,说林仁肇“外叛”,而不是李煜“反叛”。如果谋划成功,南唐得利;如果谋划失败,就将罪过推到林仁肇身上,诛灭林氏全家,这样,大宋也不会怪罪李煜。
这个计划处处为南唐江山设想,可谓煞费苦心。史上如此为君主社稷谋划,将家族全部抵押出去的做法,还很罕见。
但唐主害怕密事泄露,大功不成,反而遭致社稷“速败”,没有答应林仁肇的请求。
另有一位名叫卢绛的将军,时任南唐枢密院承旨、沿边巡检,略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边防司令。这是一位习于水战的大将。他看到的问题比林仁肇更有深度。他认为位于东南方向的吴越之国,是南唐未来的巨大隐患。他也给李煜上密表道:
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向导,掎角攻我。当先灭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