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_金纲【三册完结】(58)

  他之所以如此镇定,事实上是心中有契丹。他知道,只要契丹在,就没有事。桑维翰是铁了心“爱”着契丹的中原名相。他的智慧和定力,都由契丹而来。他自认为已经把天下大势看清楚了。

  石敬瑭的不安

  杨光远正在对付范延光派出的两员大将冯晖、孙锐。

  在一个叫六明镇(今属河南滑县)的地方,杨光远施用了一个计谋,引诱他俩渡河。这俩将军不知就里,就渡河。杨光远趁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起冲锋。河水不深,军士们涉水而战,杨光远部士气正旺,一举获胜,将魏博兵一战溺杀三千多人。冯晖等率余众退回魏博。

  杜重威与侯益引兵至汜水,一战擒杀张从宾万余人。张从宾逃跑,乘马渡河时,被追兵挤到河里,溺死。抓获张从宾的党羽多人,送到大梁,斩首、灭族。

  张从宾乃是历史上的“佞人”,此人有些邪痞之处。石敬瑭践祚之初,到汴梁巡视,留下张从宾负责洛阳京师的治安。在洛阳著名的天津桥上,碰到了当朝御史。张从宾带着巡警一百多人,在桥上不分路,占满了桥面直行。结果御史大夫无处可躲,生生被巡警挤下桥去淹死。等到石敬瑭回来后,他解释说,是御史酒醉失足。他就是这么“凶傲”。但这一次在汜水之上,他也被挤到水下而死。天理昭昭,故实仿佛一个首尾圆满的“现世报”。

  战场形势迅速发生变化,范延光大势已去。史称“范延光知事不济”。但此人与无数的庸人一样:总是在倒霉的时候放出昏招。他的昏招就是:我投降,但我投降得有个理由,我的理由就是,当初我不想造反,是孙锐怂恿我造反的,现在我杀孙锐、灭他全族,这样可以原谅我了吧?

  他将孙锐全家悉数杀灭,孙氏府邸一片血腥。

  然后,他通过杨光远给石敬瑭上表,史称“待罪”,等待皇上发落。

  杨光远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朝廷。这时又传来了范延光辖境内多位刺史投诚或准备逃跑的消息。石敬瑭认为魏博已经树倒猢狲散,朝廷胜利在望,不接受范延光的降表,要把战争进行到底。

  范延光倚为心腹的大将冯晖假称要与杨光远决战,率军出城,却在阵前投降了杨光远。石敬瑭闻讯大喜,很快任命冯晖为一方节度使。杨光远告诉石敬瑭:魏博城中范延光已经粮食用尽,这位末路藩帅已经无计可施。

  但就在时光一天天挨下去的日子里,石敬瑭才发现:这个魏博城,原来并不好攻克!算算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魏博还是没有被攻下。范延光凝聚起求生意志,殚精竭虑,还是一员像样的将军。而朝廷此时已经因为兴师过久,天下疲敝。而远在湖湘的安从进也在酝酿反叛。他如果与范延光联手,事情还真是麻烦。后晋帝国建国不久,百废待兴,一个魏博牵扯了这么久,石敬瑭渐渐有了不安。他有点后悔当初没有接受范延光的请降。

  杀母的逆子

  石敬瑭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派出了内廷供职的宦者朱宪,作为皇家特使进入魏博城,告谕范延光,答应调他镇守大藩,并起誓说:“如果你投降后,还杀你,大太阳在上,我石敬瑭不能享有国家!”

  随后,又派宣徽南院使再次进城告谕。

  此际范延光也知道,不降,都玩了命,魏博肯定没有希望,何况,早已粮草不继,又无外援。于是对部下说:“主上看重信用,说我不死,我就一定不会死!”

  说罢,他也做姿态:撤销城中守备,投降。

  石敬瑭果然不失信,首先颁发大赦令,然后调任他为天平(今山东东平)节度使,并赐“铁券”。这个“铁券”乃是一种契约,由后晋朝廷与范延光立约,表示此生此世后晋朝廷不杀范延光此人。

  范延光的老部下也跟随他一道,获得大赦。

  但魏博军中有一个行军司马(略相当于省军区参谋长)名叫李彦珣,此人获得大赦,引起了争议。

  李彦珣当初在乡里时,就不愿意赡养父母。在范延光麾下,提为步军都监(相当于步军副司令)。反叛朝廷时,他曾负责城防。杨光远围城,到乡下召来李彦珣的母亲,推到城下,试图以老母要挟李彦珣投降。但这个逆子居然引弓射杀了自己的母亲。这等人物投降石敬瑭后,也被封为一个州的刺史。石敬瑭的朝廷无论怎样不正当、不合理、不合法,但就人伦大义言,还是有人不愿意看到杀母的逆子升官发财。当时有人提出李彦珣杀母“恶逆不可赦”,石敬瑭想了想,认为自己刚刚做了帝王,不能不守信用,于是说:“算啦,大赦令已经下了,不可以再改啦!”

  放过了李彦珣一命。

  赦令下,当然要言而有信;但当时赦令所赦乃是“政治罪”而非“人伦罪”。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臣光曰”的意见,李彦珣的“人伦罪”实在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灵”所不能容。如果石敬瑭能宣布赦免他背叛君主的“政治罪”,而惩罚他射杀亲母的“人伦罪”,这是不会有损君王信用的。这样一来,还可以彰显邦国的道之所在。一个容忍杀母的人物做官、升官,可见天下人伦已经恶劣到何种程度。儒学所谓“礼崩乐坏”指的就是这类风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