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出书版)》作者:凡禹/和琳【完结】
编辑推荐
和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满族子弟,成长为权倾天下的军机大臣,一步步走来顺风顺水。他上讨皇帝欢心,下对幕僚极力倾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他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既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又攫取了别人的功劳,为自己捞足了资本;他胆大心细,为皇帝敢出头做事……
可惜他太狂妄自大,没有为自己留下退路,最终落得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
时代变迁,古今迥异。和珅的故事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站在历史的烟云中回顾之时,也许有人对他的能干心存敬意,也许有人对他的卑劣行为不屑一顾。 这些其实都不太重要,只要我们以历史平常心去看待他的成功,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失败。通过本书,读透和珅这个人,学为人处世、理财用权之道。
内容推荐
他出身即将没落的中产之家,却富可敌国;他虽然只是皇帝的一个三等侍卫,却精通满、蒙、藏语;他虽然寸功未建,却连连高升;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官至军机大臣;他虽然屡遭弹劾,却始终得到乾隆的宠幸——个中缘由值得玩味。《和珅全传》将为您呈现一个真实的和珅。
=================
前言
和珅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称不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至少大家不会感到陌生。一提起和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诈之臣、头号大贪官,骄横、贪婪、傲慢、狡诈、奢侈似乎已成为人们对他固定的评价。
和珅为官二十余载,聚积家资白银数千万两,几近乾隆时朝廷的年财政收入,堪称当时的首富,无疑是超级巨贪。但作为“一代明君”、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为何却始终宠幸于他,让他如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和珅能在乾隆当政时期呼风唤雨,也为自己敛得这么多家财,可见他并不只是个投机取巧、阿谀奉承之人,而是个勤勉刻苦、智慧超群的办事能人;他不仅工于权术,也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他有政治家的谋略、谋略家的智慧、大商家的精明……
和珅在清代官场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从一个侍卫起家,27岁时,官职已至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内政外交,成为把握大清王朝实权的重要人物;37岁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户、兵部尚书;47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皇帝”。
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帝独宠,二十年如一日,自有其许多过人之处。乾隆后期,乾隆帝已年至耄耋。与其说是颓老倦勤的乾隆帝在踌躇满志,日理万机,倒不如说是和珅在日夜操劳,总揽一切。
和珅的为人做官,颇有与众不同之处。他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人性的秘密。他虽然饱读诗书,却没有接受儒家的繁文缛节,他正是凭着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纵横朝野,达到了所向披靡的“境界”。
当然,和珅并不是公仆。和珅在集国家行政权、财权、兵权、人事权于一身,成为乾隆皇帝的理财高手、办事奇人的同时,却把许多财产都“理”到了他自己家中。乾隆死后,和珅的家产被嘉庆帝抄没,人被赐死。其家产数额甚巨,民间遂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和珅无疑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成功者,也是失败者。无论和珅的成功与失败,都绝非偶然。找出和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发掘人性的秘密,会给身处各种棋局而无法脱身之人带来无尽的启示。
时代变迁,古今迥异。和珅的故事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站在历史的烟云中回顾之时,也许有人对他的能干心存敬意,也许有人对他的卑劣行为不屑一顾。这些其实都不太重要,只要我们以历史平常心去看待他的成功,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失败,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第一篇 第一大贪官,万世留名贪官——和珅的传奇人生
第一章 家世源流——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和珅
长白山麓的大姓
我国东北地区一直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满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世代活动在这一带的女真人。发展到明朝初期,女真人分为建州、野人、海西三大部。建州女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部至牡丹江、绥芬河一带,是三部中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部,同时也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部。明朝中叶,由于不堪忍受其他落后女真部落的侵扰,建州女真开始不断南迁。到了明英宗统治时期,建州女真迁居到浑河、苏子河上游一带,并逐渐在以“费阿拉”(亦称“费雅郎阿”,即所谓的“旧老城”)与“赫图阿拉”(均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为中心的地区定居下来。
明朝政府主要是采取“分而治之”政策对待“女真三部”。常常是打一部,拉一部,使其此消彼长,在他们中间制造各种矛盾,使其相互掣肘,不相一统。后来,明政府看到建州女真逐渐强大起来,为了防止其过于强大而威胁中央政府,遂将其一分为三,设立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因此,直到明朝后期,明朝政府对女真各部还实行着有效的统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