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耶路撒冷三千年_[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完结】(203)

  [5] 阿拉伯语中“沙子”的发音。——译注50 肮脏的战争

  公元1945年—公元1947年

  梅纳赫姆·贝京:黑色安息日

  梅纳赫姆·贝京说过“我战斗,故我在”。改用笛卡尔的名言。这个出生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犹太村庄的孩子,早年在波兰曾加入雅布廷斯基的贝塔运动,但因为与雅布廷斯基的英雄理念不合,他抛弃了雅布廷斯基的法则,构建了他自己的更为严酷的军事复国主义意识形态——用感性宗教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打一场“反抗占据我们祖先之地的那些人的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纳粹和苏联瓜分波兰之后,贝京遭到斯大林内务部的逮捕,并被作为英国间谍流放到古拉格。“这个英国特务结局怎样?”贝京开玩笑说,“不久之后,英国警察提供了一笔丰厚的赏金,保住了他的头。”

  1941年,斯大林和波兰领导人西科尔斯基将军签订协议后,贝京被释放,加入波兰军队,并经由波斯(今伊朗)进入巴勒斯坦。贝京成长在斯大林绞肉机和希特勒屠宰场下的黑暗的欧洲大陆——他的双亲和兄弟就消失在那里——因此他显得比魏茨曼和本-古里安更为冷酷:“希伯来叛乱的象征不是马萨达,”他说,“而是摩丁(马卡比家族起义的地方)。”1940年,雅布廷斯基死于心脏病。1944年,贝京被任命为拥有六百名战士的抵抗组织伊尔贡的司令官。老一辈复国主义者把贝京看作“平民”或“乡巴佬”。贝京戴无框眼镜,有着“柔软不安分的双手,稀松的头发和湿润的嘴唇”,[1]看起来更像一个波兰乡村校长,而不是一个革命的指挥家。然而他有着“埋伏中的猎人的耐性”。

  尽管伊尔贡已经加入了反抗纳粹的同盟战争,由亚拉伯罕·斯特恩(Abraham Stern)领导的一些极端分子还是从中分裂出来。1942年,斯特恩被英国人杀死。但他的小集团莱希(Lehi,意为“以色列自由战士”,绰号“斯特恩帮”)随后发动了反抗英国人的起义。

  随着同盟国胜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贝京开始测试英国人对耶路撒冷的决心:自1929年以来,赎罪日当天在西墙吹响羊角号这一传统做法已被禁止,但雅布廷斯基每年都会挑战这个禁令。1943年10月,贝京命令吹响羊角号。英国警察立刻攻击了正在祈祷中的犹太人,但在1944年,英国人停止了这种行为,贝京把这种迹象看作英国人的示弱行为。

  于是,这个暴力的导演者向英国宣战了。1944年9月,伊尔贡袭击了耶路撒冷多处警察局,接着又暗杀了一名正在巡城的英国刑警。贝京昵称“老头”(本-古里安享有同样的昵称),实际上他只有三十岁左右,但他甘于地下工作,时常变换住址,并伪装成一名长胡子的《塔木德》学者。英国人悬赏一万英镑通缉他,无论死活。

  犹太代办处谴责恐怖主义,但当盟军于1944年6月6日登陆德国占领的欧洲时,[2]莱希两次试图在耶路撒冷大街上暗杀高级专员哈罗德·麦克迈克尔。那年11月,在开罗,莱希杀害了常驻埃及代表和丘吉尔的朋友沃尔特·吉尼斯·莫因勋爵。在此之前,他曾不明智地向本-古里安建议,盟军应该在东普鲁士而不是锡安山建立一个犹太国。丘吉尔称复国主义极端分子为“最邪恶的歹徒”。本-古里安谴责了凶手,并于1944年至1945年间帮助英国人追捕持“不同政见的”犹太民兵——三百名叛乱分子遭逮捕。复国主义者称这次行动为“狩猎季”。

  1945年5月8日,欧洲胜利日,耶路撒冷人聚集在大卫王饭店门外,新任高级专员陆军元帅戈特子爵接受敬礼,并对犹太和阿拉伯政治犯发布了一项赦令。然而第二天,宗派政治势力再次活跃起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双方都在示威——并且双方已经有效地限制了耶路撒冷市长行使职权。

  在英国,丘吉尔在大选中落败。新任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采用威廉·布莱克的赞歌作为工党的竞选歌曲,他许诺英国人一个“新的耶路撒冷”。然而,事实证明,他连旧的耶路撒冷都治理不好。

  英国人急切地为即将到来的斗争做好思想准备。应该如麦克迈克尔建议的那样,将这座拥有一万名犹太人、三万四千名穆斯林和三万名基督徒的城市变成英国管辖下的一个耶路撒冷国吗?或像戈特建议的那样,英国人管理的圣地都实行分治?不管怎样,英国人决定阻止犹太人移民进入巴勒斯坦,尽管许多移民是希特勒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一船船的犹太难民遭到英军的监控与驱逐,只能如同监禁般地被困在欧洲各地的难民营里。英国人猛攻“出埃及号”,粗暴地对待船上的难民:这些人中许多是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其中三人在这次袭击中遇害,而后,英国人又以难以置信的麻木不仁将他们遣返回德国难民营。就连温和的犹太代办处也认为此举在道德上应当受到谴责。

  因此,本-古里安、贝京和莱希同意组成一个联合抵抗指挥部,从欧洲偷运犹太移民到巴勒斯坦,并协调反英斗争,他们攻击了全国境内的火车、飞机场、军事基地和警察局。然而两个小派别对更温和的哈加纳仅给予了口头上的帮助。俄国大院是伊尔贡最喜欢攻击的目标,那时它宏伟的旅社已变成一个警察据点。12月27日,他们摧毁了刑警总部——老尼古拉朝觐者旅店。贝京乘坐公共汽车从特拉维夫来到耶路撒冷观看他的杰作。1946年1月,伊尔贡进攻了俄国大院内的监狱,那里曾是供女性朝觐者居住的玛丽安萨卡娅旅社。[3]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