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选择留在杨玄感这条将要倾覆的大船上。
因为他不仅是杨玄感的谋主,还是杨玄感的朋友。
如果杨玄感即将胜利,我可以离去,但如果他将要陷入困境,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去。患难与共,这是友谊的价值。
“也许,杨玄感还有需要我的时候。”李密想道。
事实确实如此,没多久,杨玄感就请来了李密,说出了史书中陷入困境当中的人常用的台词:“计将安出?”
杨玄感终于发现形势已经不妙。
杨广回来了。
辽东隋军御营,六月二十八日,二更。
隋帝杨广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隋朝高级将领召集起来,下令:“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辽东城破就在眼前,可杨广已经顾不得许多,再不回家清理门户,就算拿下辽东,甚至攻破平壤,杨广的下半生也只能面对着一碟碟的泡菜打发日子。
回军的路上,杨广愤怒到了极点。
此时,大隋朝并不是只有杨玄感一人造反,在山东,还有数起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杨广一来没放在眼里,二来也还想得通,毕竟自己征走他们的粮食,拉走他们的壮丁,有些不满可以理解。
可杨玄感,你凭什么造我的反?你的一切,你父亲的一切,你家族的一切都是我给予的,你竟然来造我的反。
我可以给你一切,也可以夺走你的一切,包括生命!
数日后,杨广狼狈不堪地撤回到涿郡,洗完脸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达征讨杨玄感的命令。
虽然杨广已经搞得天怒人怨,但大隋朝的政府系统并没有瘫痪,奔驰的快马很快将杨广的命令传递了出去。
千里以外,数路兵马齐动,一同扑向了洛阳城,参与这场清理门户大行动的有武贲郎将陈棱,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翊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
以上诸位可不是什么刑部尚书、建筑工头,这些是大隋朝真正名噪一时的大将。
事情演变成当年李密警告的那样——洛阳苦攻不下,敌军四至。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面对杨玄感的询问,李密沉思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计,“我们放出风声,说关中有人接应,已经派人前来迎接,借此鼓舞士气,领军入关!”
此计,正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面对将要崩盘的现实,杨玄感终于选择相信李密一次。
点起队伍,杨玄感宣布了关内有人接应的喜讯,杨玄感还请出了数位乡亲,告诉大家这是他老家华阴县来的老杨家的本家兄弟,这次专程赶来,就是为了传递这个消息。
士气终于恢复了,大军起营西行,一路上,杨玄感还创造性地发挥李密教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宣称东都已经被攻破,现在打完东都打西京(长安)。
这就是欺负隋朝政府没有给官员配手机了。
进军十分顺利,连樊子盖都没搞清楚杨玄感的动向,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大军行到弘农宫。
函谷关就在眼前,关后就是得之可得天下的关中。
在这里,杨玄感受到了热烈欢迎。
估计杨广的横征暴敛把弘农父老乡亲惹急了,大家纷纷拿着牛酒前来欢迎杨玄感,并强烈要求杨玄感抽个空,去他们那里打土豪,分财产。
据他们进述:城池防备空虚,里面粮草又多,不去攻就太可惜了。
人民群众这么热情,杨玄感觉得却之不恭,于是决定到城下去看一看。
杨玄感终于犯下了他一系列错误中的最后一个致命错误。
【冲动是魔鬼】
事后来看,那些弘农的老乡是杨玄感的对头派来玩他的。
对头是弘农郡守杨智积。
杨智积,封蔡王,杨广的堂兄弟。
此时,杨智积正热切地盼望着杨玄感的到来。
在听到杨玄感的大军向西开来时,杨智积马上猜到杨玄感是去夺长安,作为一个半路上的郡守,本来不关他什么事,守住自家,让开大路就是,何况杨广皇帝素来对兄弟薄情寡义,杨智积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杨玄感过去,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拖住杨玄感。
弘农城头,当杨智积看到杨玄感果然领着部队前来攻城时,他露出了狡黠的微笑,然后,气沉丹田,对远道而来的杨玄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杨玄感的祖宗八辈强烈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因为杨智积在致辞中提到了他们,具体内容有伤礼教,恕不提供。
杨玄感愤怒了,可李密却要疯了。
我的亲大爷,这可不是搞拉练,顺手可以打个兔子什么的,我们是偷偷去攻打长安,你跑到弘农宫城跟人较什么劲?他马上找到杨玄感,提醒他这是对方的激将法,现在要赶紧前进,抢占长安屏障潼关,没时间在这里耗了。
这是李密给杨玄感的最后一个建议。
杨玄感几乎是吼着给出了回答:“此人难奈,我不攻有何面目?”
猛烈的进攻开始了,但小小的弘农城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
弘农虽然是个小城,但军事上素来有小城弥坚的说法,城门不多,城墙不长,只需要少量的兵力就可以守住,而占尽人数优势的攻城方却无法展开部队,攻起来相当困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