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琬一出现,就被李世民盯上了,具体点说,李世民盯上了对方的好马,一如清河街上,西门大官人一抬头看到了打他头的人。
“那个小子乘的马真是一匹良马!”李世民遥指王琬,由衷赞叹道。
这一赞叹,王大侄子就悲剧了。要知道,李世民有收集好马的嗜好,好马被李世民盯上,等同于定海神针被孙猴子看上。更何况不久前,李世民的飒露紫刚战死沙场,正需要一匹好马顶上。飒露紫战死在洛阳城外,按道理也该王世充的侄子赔。
于是,尉迟敬德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去把马抢过来;虽然李世民进行了制止,表示不能以一马而丧猛士,但尉迟敬德已经领了两个跟班冲了过去,活捉了王琬,将其马牵了回来。
这证明,出来混,还是低调一点的好。毕竟江湖太险恶。
窦建德没有心情管大侄子被抢的事情,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他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自从李世民抢走大马之后,似乎心满意足,紧闭营门,任凭窦建德怎么挑战都不应战。
李世民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望着纹丝不动的唐营,窦建德皱起了眉头,猛然间,一个念头涌上了心头。
难道对方在等什么?
时间来到中午。
阳光正照着大地,汗水从李世民的额头渗出,在窦建德眺望唐营时,李世民同样凝视着自己的对手。跟窦建德满头雾水不同的是,李世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对方的夏兵开始坐下来,不少人在找水喝。
僵持半天之后,对方终于松动了,但在决定进攻之前,李世民决定做最后的试探。他叫来了宇文士及。
“你率三百骑兵潜行到对方的西边,然后快速在对方阵前向南跑动,如果对方按兵不动,你就领军回营,如果对方一动,就引兵向东攻击!”
三百骑兵领命而出,当骑兵掠过夏军阵营时,苦等了半天的夏兵纷纷起立,扑向了对方。
李世民终于等到了对方松弛的时候,双眼放出异样的光芒。
“可以战矣!”
李世民大呼一声,策马而出,身后是源源不断的唐兵。
渡过汜水,唐军主力迫到了夏军的阵营前面。
冲到之后,李世民发现自己中大奖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窦建德竟然在开会。
也不知道窦建德的夏国实施的是什么作息制度,两军交战,中午还要举行例会,召集百官进见,学名朝谒。
顺便提一下,窦建德行军布阵有个特点,整个军阵分成三道,骑兵在一边,步兵在一边,中央夹着辎重、妇孺以及百官等。三道之间各相去三里。
唐军冲击的是夏军的步兵,显然,步兵是无法抵抗骑兵冲击的,于是,窦建德紧急下令另一边的骑兵迅速向步兵靠拢,进行支援。
要成功与步兵会集,就必须通过中道,前面说过,窦建德正在中道开例会。大家都知道,大量官员集中开会,一定会对交通造成影响。
夏军的骑兵奔到一半,前面是乱成一团的大臣,这些都是有品有阶的高官,随便踩死哪一个都不太好。于是,骑兵停下了脚步,等窦建德大声喝斥大臣给骑兵让路,唐军的大军已经冲到了阵前。
夏营乱成一团,关键时刻,窦建德并没有慌乱,这么多年的征战,他并不是第一次处于下风,经验告诉他,越是混乱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
仔细观察了四周的地形,窦建德镇定精神,大声指挥,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向东撤退。
东面,是一处山坡,占据此地,可以居高临下。
很快,夏军撤上了山坡,凭借着地形上的优势稳住了阵脚,并成功击退了唐军的数次冲锋。
窦建德再一次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这希望刚一浮动,便被一阵云掩得无影无踪,那是一片黑色的云,充满金甲气的黑云。
李世民的玄甲骑兵出现在东坡之前。
程知节、秦叔宝一一出现,玄甲铁骑一个不少,尽数出场。
唐军的战马不是还在山坡上吃草吗?
在战马这个事情上,李世民不太厚道,忽悠了窦建德。
早在交战前,窦建德准备趁唐军牧马时进攻的消息就被李世民的间谍侦察到了。为了配合对方,李世民专程领了一千多匹马到河北去吃草,从而成功引出了对方。而在这一天的早上,李世民又悄悄地从河北领回了战马。
事到如今,只能叹一声心眼不如人家多吧。
玄甲劲骑很快冲开了夏军的防线,直捣到夏军的阵后,唐军的军旗顺风扬起。这个信号彻底击垮了夏军的士气。
因为阵线拉得过长,夏军之间缺乏联络,当看到唐军的军旗都插到自己的阵后,自然判定己军大败。
汜水一线,夏军被唐军追击三十里,丢下了三千余首级,而窦建德本人于混战中身中长枪。
身负重伤,窦建德向东跑去,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争霸生涯行将结束。
喊杀声在窦建德的耳后回荡,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就此一战,他输掉了六年积累起来的一切。策马奔跑的时候,他回顾了自己起事以来的生涯,突然有些茫然。
当年自己家人被隋朝屠杀,自己一怒揭竿而起,现在隋朝已经灭亡,自己的大仇得报。可为什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