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杨侗十三岁。
老杨家素以阴沉狠辣闻名于史,杨广就不说了,就是他爹隋文帝杨坚也是狠角色,该出手时就出手,外甥都能下得去手,而杨侗似乎例外。
杨侗性格宽厚,从来不摆架子,年纪虽轻,但不轻狂,靠着这样的品性,杨侗团结着洛阳城内的官员。
这样的少年,并不是一个可以庆幸的对手。
很快,杨侗就对兴洛仓失守做出了反应,他安排了虎贲郎将刘长恭率二万五千兵马从正面攻击李密,又安排另一路兵马从后面包抄,争取让李密们在兴洛仓吃不了也别想兜着走。
正面进军的刘长恭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包抄这一路。
按计划,此路由新任河南讨捕大使隋将裴仁基率领。这位仁兄是一员猛将,骑马射箭是其特长,最近实力更是大增,张须陀战死之后,张的部下纷纷前来投靠,这里面就有秦叔宝跟罗士信。
这个方案如果能够得到顺利执行,对李密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可惜的是,事情从一开始就变了味。
刘长恭领出来的二万五千士兵并不是真正的战士。
当听说城里将出击李密时,东都三大国办学校国子、太学、四门的学生纷纷来到军营,报名参军,要求出城征讨瓦岗军。
这些书生放着好好的教室不坐,非要跑到沙场上,应该是被憋坏了。
天下大乱,时局不稳,科举也中止了,没有科举,天天在教室里之乎者也实在无趣。
除了书生之外,还有不少达官贵人的亲戚。皇亲国戚也不全是想精忠报国卫朝廷,一腔热血谱青春。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捞战功的机会。
据洛阳的市民分析,李密不过是盗米饥贼。
出现这样不美好的误会应该要怪李密。
本来听说此人要攻打东都,侦察兵都来踩过点了,哪知道掉头一转,跑到兴洛仓抢粮食去了。这不是一群饿晕了头的饥民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饥民,不打上对不起杨广陛下,下对不起自己。
一路上,这一群天天坐自习室的书生像被放风一样,精力旺盛。队伍彩旗飘飘,服装整齐,装备精良,战鼓震天,颇有鸣鼓而攻之的气势。
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二月十一日,兴洛仓城,石子河。
这是刘长恭跟裴仁基约好会师的时间与地点。
裴仁基还没有到。
刘长恭已经到了。这说明学生哥比老兵们有干劲。
唯一可知是,现在是早上,早饭还没有开。
早餐责任人刘长恭正在点数,不是点自己书生的名,而是在点对方的人数。
很快,他点清楚了,与此同时,脸上浮现出了喜色。
对方兵少!
少到什么程度呢?
李密跟翟让本只领了数千精兵过来,现在为了对付裴仁基的夹击,他将部队分成十队,四队前去阻击裴仁基,剩下六队列营石子河东,对阵刘长恭。
这个六队估摸着就二三千人吧。二三千对二万五,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让刘长恭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
不等裴仁基了,立刻渡河发起攻击!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刘长恭连早饭都没开,就下达了渡河击敌的命令,在他看来,打完回来再吃,饭可能会比较香一点。
大不了早饭中饭一起吃了。
猛然发动的攻击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翟让第一个受到了隋军的攻击。
也不知道翟头领是不是上战场之前都不洗手的,手气这么差,不是被人当鱼饵,就是被人先攻击。
行走多年的老江湖也栽了跟头,翟让被平时打架就只会扯头发扒裤子的国子监学生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翟头领本人搞不好就要光荣牺牲。
关键时刻,救世主出现了。
石子河边,横岭之上,呼啸声掠岭而来,直抵河岸。
蒲山公营的将士终于出现。
这一回李密还是比较厚道的,他把东都来的书生军留给了翟让,然后领着四队到一个叫横岭的山坡埋伏起来,准备伏击实力更强的裴仁基。可他没想到,裴仁基竟然放了刘仁恭的鸽子,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他更没想到,翟大当家的连读书人都打不过。
观察局势之后,李密调整了策略。
不等裴仁基进埋伏圈了,趁现在两处合兵,击败刘长恭。
李密率领他的蒲山公营及时赶到河岸,成功扭转局面,救下了翟让。
惊魂稍定之后,翟让回头,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冲击而下的李密,不经意间,他的心中泛起赞叹,那个瘦小黑肤的人比以前更耐看了。
应该就是此刻,翟让下了决心,头把交椅是该让给此人来坐了。
刘长恭大败而走,一旦瓦岗军站稳脚跟,他的书生军当然不是对手。
书中虽然有黄金屋,也有颜如玉,更有雄兵百万,但显然,这队学生兵还没有学到这个层次。何况,同学们还饿着肚子。
隋军兵败如山倒,眼见不对,刘长恭赶紧换了一身衣服,丢下溃败的大军,逃回了洛阳。
这一趟也不算白来,此战过后,瓦岗军不少战士换上了新装备。感谢杨广,感谢越王,感谢洛阳!
【英雄大集合】
击退刘长恭后,翟让兑现了他的承诺,让出了第一把交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