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骑兵冲到了阵前。
这些所向披靡,屡立奇功的骑兵终于碰到了克星,骑兵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种像枪又像戟的东西,这种东西叫槊,形似长枪,枪头有突起,大概跟《水浒传》里专破连环马的钩镰枪类似。
瓦岗兵看到的第二样兵器是盾。
盾跟槊便是江淮劲卒们的常规装备,有攻有守,你杀过来,我有盾挡,趁你不备,就钩你马腿,要你性命。
而李密的兵据记载落草之前多是渔夫和猎手,善用长槊,长槊配以大马,冲击起来力量很大。这是瓦岗军的成名绝技。
但兵器本无高下之分,重要的是看它掌握在谁手里,用在什么地方。
在这里,决定兵器优劣的是地理。
此地,南面是洺水,北边是邙岭,山水夹着一条长数十里,宽不过数百米的狭长地带。这样的地势阻碍了骑兵的冲击,没有冲击力,瓦岗军的马槊略强于烧火棍。而江淮兵的盾槊攻守兼备,配以狭长的地势,可谓枪枪致命。
这是王世充精心为瓦岗军挑选的墓场。
血,四处横流;马,嘶鸣悲叫。瓦岗骑兵纷纷后撤。
王世充精心选择战场,迂回调动,将对方引至此地。他的努力终于发挥了奇效。
紧随着瓦岗后撤的脚步,王世充直接冲到了月城,拿下此城,他便随时可以向李密的仓城发起攻击。
站在月城之下,王世充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世充都会想起这个时刻。这是因为失败的人最常想起的就是他们当年曾经离成功最近的一刻。
只差一点点,月城将破。
在历史上,一点点往往跟千里没有什么区别,胜负是非此即彼的裁决,而不是长度计量。
【反击】
李密满头大汗地从一条船上跳到岸上,往日的从容淡定已经消失,猩红的双眼望向对岸。
他的部队正在败退,失败来得如此之快,让他惊慌失措,找不到头绪。
身后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这是从河对岸逃过来,身上已经不知是被汗水还是洛河水浸透。
挫折感在李密的心头涌起,他终于重新认识了那位从江都杀过来的新对手。
这将是自己的一生之敌!
李密猛然发现了这个命运的安排,在想到这一点后,他反而冷静了下来。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他们相信自己的大当家一定有反败为胜的妙计。他们就是靠着李密的智慧走到了今天。
李密咽了一下,喉咙干燥,像火燃烧过一般,没有半点唾沫。
一定不能慌,一定还有办法!
深呼吸,镇静心绪,李密仔细回忆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终于明白双方在这里交战并不是偶遇,这是对方精心设下的圈套。
是的,王世充早已经看到了这里的地理形势,先期到达,静待我领着部下来到这片死亡之地。
对策呢?
一瞬间,一束无上明亮无比迅速的光从李密的大脑里闪过,他猛一挥鞭,策马奔向西边。
这是跟月城相反的方向。部下迟疑一会儿,马上醒悟了过来,拍马跟上。
此刻,在李密心头出现的不是别的,正是王世充引他入伏的《孙子兵法·虚实篇》,不同的,王世充用了第一段,而李密的破敌密计在第二段。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三十六计里对这一句话有另一个简略的描述:围魏救赵。
弃月城,直捣对方黑石大营!
李密的身后,人越来越多,这是逆袭的时刻。
王世充正在准备最后的进攻,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月城,等待对方最后一个人的倒下。看对手走上绝路,是他的爱好。可一阵惊呼打断了他的观察。
回过头,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远方升起了六道烽火。那里是王世充大本营的方向。
老窝要被人端了!
王世充做出了正常水准的反应,回军救援。
丢下立刻就能攻下的月城,王世充开始回奔,大概用自己的大本营换人家一个小城并不划算。
于是,王世充开足马力,急奔回营。史书记载,月城跟黑石大营距离是四十里。王世充跑一个来回,正好相当于一个马拉松。运动员跑一个马拉松都得趴下,可王世充跑下来,只是略微气喘,着实了得。唯一对不住王世充的是,这并不是马拉松,而是铁人三项,跑完之后,还得接着上阵砍人或者被砍。
李密已经等他有一会儿了。
望着面前开阔的地势,李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密挥动手中的令剑。随着一声令下,战马乱尘长啸,袭向了江淮兵。
长枪大马,驰奔冲突,饶是有盾,也难以阻挡。
一日之间,胜负颠倒。
战场上充满着无尽的变数,这些变数里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王世充大败而逃。这一天,他曾经无比接近胜利,甚至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世充都会认为这一天是他最好的机会。
这种被逆转的沮丧一直纠缠着王世充,但他还会回来的。
战后统计,李密大破王世充的江淮劲卒,斩首三千级,但李密并不是真正的赢家。他很快就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可抵三千劲卒的将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逆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