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手段就是,一面唱着高调要送陈昌回国,一面又不给予政治与军事上的支持,白白把一只潜力股给炒成了垃圾股。
偏偏陈昌还不识趣,完全没有乃父遗风,回国之前得意洋洋地给堂兄写了封信,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言辞间很不客气。
陈文帝看了信差点没气乐,就这副吃相还跟我抢帝位呢!不过表面文章还得做足,他找来侯安都(武帝时代的名将杜僧明、周文育都已去世,只剩下侯安都了),愁容满脸地说:“太子就要回来了,我只求一块封地,做藩王终老此身。”
侯安都耿直,当下答道:“自古哪有天子被代的道理?微臣愚钝,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文帝“分忧”,去接陈昌。
陈昌满面春风地登上“祖国”迎接他的大船,渡过长江后,就变成了一具尸体。侯安都上报:大船在江中损坏,皇弟不幸溺亡。
陈文帝得报,亲自出城,在堂弟的棺柩前演了一出“猫哭耗子”的大戏,继而颁旨,以王礼厚葬陈昌。
陈昌丢了性命,但是北周手里的另一名南陈皇室成员陈顼,却幸运得多,毕竟他是陈文帝的亲弟弟。经过谈判,陈文帝同意割让西南的黔中、鲁山两地(今湖北、重庆交界一带),于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换回了陈顼。在陈文帝的扶植下,陈顼青云直上,成为文帝重要的左膀右臂。
陈文帝继续巩固他的统治:向西,他命侯瑱夺回了北周占据的湘州(今湖南长沙)和巴州(今湖南岳阳);向南,他先后讨灭了豫章(今江西南昌)的熊昙朗、东阳(今浙江金华)的留异、晋安(今福建福州)的陈宝应和临川(今江西抚州)的周迪。这些人都是出身溪、越等族的土豪酋帅,割据一方,时降时叛,朝廷有外敌的时候,无力搭理他们,只能以笼络安抚为主,等到外患消除,他们也就如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至此,陈国才真正拥有了整个江南之地,虽然领土比梁代少掉了一半,但老百姓好歹可以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了。
陈文帝即位时的年号是“天嘉”,取梁武帝早期年号“天监”的前一个字和宋文帝年号“元嘉”的后一个字组合而成,由此我们可以窥见陈文帝的治国施政理想。陈文帝确有这两位皇帝当年的风采,他早年了解民间疾苦,因此崇尚节俭,宽徭薄赋,休养生息;他又实行了南朝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土断,有效增加了财政收入,使得国家经济逐渐从侯景之乱后的破败中恢复过来。
人无完人,陈文帝到了后期就没有那么勤政了,人也变得喜好猜忌。他赐死了拥立有功的侯安都,又效法梁武帝,玩起了舍身归佛的“游戏”(南朝的佛事并没有因为梁武帝的灭亡而萧条,反而在陈代掀起新的高潮,自陈武帝开始的几位君主都是佛教的忠实信徒)。
所幸,陈文帝在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因病去世,没有像梁武帝那样晚节不保。可是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他的“同志”韩子高。
九、华皎反陈
韩子高的原名叫做韩蛮子,另有一说他姓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很低微,却长得无比艳丽,犹如女子。侯景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年方十二岁,流落在民问,遭遇乱兵的追杀。说来也奇,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士兵见了梳着一头总角童髻的韩蛮子,竟没有一个忍心下手。韩蛮子凭着他异乎常人的美貌,一次次从死人堆中逃了出来,保全了性命。
侯景覆灭时,韩蛮子寄寓在建康。他与大队难民一起,跟随出镇吴兴的陈蒨的南下车队,准备回山阴老家。陈蒨本人也是帅哥,可一看到韩蛮子,还是吃了一惊,他问韩蛮子:“你想要荣华富贵么?何不跟着我呢?”韩蛮子大约也被陈蒨的英武之气所震撼,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陈蒨觉得“蛮子”这名字不好听,也不大气,给他改名为子高。
从此,韩子高与陈蒨出双入对,形影不离。韩子高懂得体贴,又善解人意,把性格有些急躁的陈蒨伺候得十分周到。陈蒨则让韩子高学习骑射、兵法,使他逐渐成长为手下一员胆略过人的得力干将。按照冯梦龙所编撰的《情史》的说法,两人间远胜过主仆之情,更有甚者,陈蒨在当皇帝以前,有一回对韩子高说:“人们都说我有帝王相,如若成真,我就册封你做我的皇后。”令韩子高感动不已。(明代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便由韩子高与陈蒨这段不伦情事引申开去)
陈蒨做皇帝后,终究囿于世俗之见,没能封韩子高为皇后,但也对他大加封赏,任命他为右军将军,负责台城的防务。平定王琳后,韩子高更是统率重兵,深受陈文帝的信任,在几次平定地方叛乱的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天嘉六年(公元565年),韩子高升任右卫将军,一时位高权重,成为朝中不可轻视的人物。
然而,韩子高的地位过分地依附于陈文帝,一旦陈文帝驾崩,他也就大祸临头了。
陈文帝临终前担心十三岁的太子陈伯宗难堪大任,提出把皇位传给弟弟安成王陈顼,陈顼泪流满面、执意推辞。陈文帝显然是在试探陈顼的底(正与宇文泰的手段不谋而合),因为在此之前,陈文帝曾与五兵尚书孔奂、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仆射到仲举等人商议改立陈顼为储君,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便打消了这一念头,还对孔奂等人大为赞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