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近代国造舰船志_陈悦【完结】(65)

  (17)《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18)“威远”舰在甲午威海保卫战中沉没的经过情况参见陈悦:《碧血千秋——北洋海军甲午战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323页。

  (1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2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2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781页。

  (2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2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2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174页。

  (2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846页。

  (2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846页。

  (2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848页。

  (2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下,1957年版,第851页。

  (29)《丁汝昌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5页。

  (30)《禀清“康济”改为鱼雷练船应添器具卷》,抄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3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3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33)《左宗棠全集》8,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17页。

  (34)《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35)《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

  (36)《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史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页。

  (37)《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221-222页。

  (38)《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5-266页。

  (39)《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40)《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41)《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77页。

  (42)《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10-311页。

  (43)《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292页。

  (44)《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355-356页。

  (45)《船政奏议汇编点校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页。

  (46)《张之洞全集》1,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7页。

  (47)《张之洞全集》1,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9-731页。

  (48)卢毓英:《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手稿影印本。

  巡海奇葩——福建船政“开济”级巡洋舰

  梦起法兰西

  福建船政开设初期,遵循创始人左宗棠制定的建厂方案,以兵商两用舰船为主要的生产内容。希望以此一举两得,满足海防对近代化军舰的迫切需求,同时让这些带着货舱的军舰平时招商揽货,赚钱自给自足,解决军费问题。不幸的是,这种愿望良好的初衷,被事实无情地证明为完全不切实际。兵商两立沦为兵商两绌,亦商亦兵的轮船用作军舰嫌其布局古怪,缺乏必要的防护设计,当成货船来用又嫌船型狭长,火炮占用甲板空间,货舱太小,最终大都只是充作炮舰或侦报舰。

  随着左宗棠督率楚军西出阳关,攻剿捻军和起义回民,沈葆桢出山,船政大政方略发生渐变。因平息日本侵台事件时的倾力合作,沈葆桢与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人友谊愈发牢固,很多拿捏不准的洋务事务,沈葆桢往往都选择向李鸿章问计。也藉此,李鸿章在船政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后人较少注意的是,沈葆桢北调出任南洋大臣后,直至其逝世,接续担任船政大臣的丁日昌、吴赞诚、黎兆棠等,无一不是出自李鸿章幕府,淮系势力开始进入船政,天津通向马尾的电报交通日益成为热线。

  1876年的夏天,受李鸿章、沈葆桢举荐,原天津机器局总办,安徽庐江人吴赞诚调任船政大臣。上任未久,吴赞诚收到了老上司李鸿章寄来的一连串特殊信件。

  吴赞诚赶赴榕城时,恰逢中国近代化海防建设全面起步,经历了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刺激,清政府内通过海防大筹议,决心大力建设西式海军。该项事务的两大主管官员,李鸿章、沈葆桢此时都在竭力说服清政府购买铁甲舰。因为经费不足,议论不齐,铁甲舰购买计划一拖再拖。李鸿章不愿白白浪费时间,作为铁甲未购之前的变通布署,首先通过海关税务司赫德购买用于防守海口的蚊子船,而将来铁甲舰购成之后,势必要配置的巡洋舰,也成为李鸿章想预先着手筹备的工程。

  船政大臣沈葆桢,与李鸿章结盟,使得船政建设带进了浓郁的淮系色彩。同时,也令沈葆桢与左宗棠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