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近代国造舰船志_陈悦【完结】(67)

  开天地,济沧海

  船政仿造巡洋舰悬而未决的局面,并没有影响李鸿章北洋海防建设的进度。1879年12月11日,李鸿章上奏清廷,汇报已于两日前委托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帮助从英国订购两艘新式的碰撞巡洋舰,即后来著名的“超勇”级军舰。(10)清廷上谕批示,予以同意,不过,上谕末尾突然加了一段针对福建船政的指示,“制造各船必精益求精,不可蹈常袭故”,并称如果船政能仿造类似李鸿章购买的巡洋舰,“始裨于实用”,要求船政大臣“实力整顿,逐渐图功”。(11)

  清政府之所以画出如此一笔,与当时的东亚国际形势大有关系。台湾事件后,日本虽然暂忍对台湾的侵略企图,但是悍然并吞了中国属国琉球,废琉球为冲绳县,“日本密迩东洋,前明倭寇屡为边患,近虽修好通商,而性情反复,又多叵测”(12),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加之,左宗棠与俄国合作在西北击灭阿古柏政权后,中俄围绕伊犁归属问题又起争论,俄国宣称要派出大批军舰到远东施加压力,更是中国迫在眉睫的威胁。而英国眼看其支持的阿古柏政权被中俄绞杀,不满中俄联手在西北排挤自己,借云南发生的马嘉理案大做文章。“威妥玛、巴兰德等诇我虚实,遇事以恫吓为长技”。(13)一时间,中国沿海狂澜四起。

  面对凶氛,由总理衙门牵头,沿海各省督抚纷纷提出了筹措资金,尽快加强海防,尤其是当时显得较为薄弱的南洋海防的请求。清政府就李鸿章关于订购“超勇”级军舰做出上谕几天后,12月13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沂上奏,要求加强南洋海防,提出从总理衙门的出使经费中挤出四十万两银,再由南洋自己筹措二十五万两,也往英国定造两艘“超勇”级巡洋舰。“臣等目睹世艰,莫名焦急,不得不移缓就急,暂应要需”。(14)

  恰在此时,船政留学生华监督李凤苞在英国打听到有两艘土耳其铁甲舰要转售,每艘开价一百余万两,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等官员均认为机不可失。李鸿章提议以户部等筹措的福建省海防经费一百三十万两转用于购买一艘铁甲舰,总理衙门和南洋筹措准备购买巡洋舰的六十五万两也转用再购买一艘铁甲舰,剩余不足部分由北洋负责补齐。至于南洋需要的新式巡洋舰如何解决,李鸿章重提几年前的旧事,请求批准福建船政建造当初已经购回图纸的巡洋舰。

  经手购买巡洋舰设计的船政大臣吴赞诚,已因身患疾病而离任赴江苏治疗,新任船政大臣黎兆棠仍然是李鸿章的幕僚。黎兆棠赴任时,李鸿章即书信向其建议,“停造寻常木船,专造快船”。李鸿章提议船政建造巡洋舰的奏折呈上后,黎兆棠出手配合,1880年5月1日具折上奏清廷,表示船政准备仿造巡洋舰,请清廷允准。

  黎兆棠的奏折里,搬出当年清政府要求船政仿造“超勇”级巡洋舰的上谕作为尚方宝剑,表示自己将认真遵旨“实力整顿,逐渐图功”,但因为船政经费无力支持如此工程,黎兆棠直接要求从南洋拨二十万两银给船政,作为巡洋舰建造的初始经费。作为回报,“此举统筹海疆全局,闽省非敢据以自卫”,言下之意,新军舰造出来可以调给南洋使用,如此就解决了南洋海防缺乏外海作战舰只的问题。正值海疆局势紧迫,清政府立刻下旨批准,至于经费安排,清政府中枢表态可以从南洋新开设的关税中提取,难题留给了刚从两广调任两江的总督刘坤一。

  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后期湘系重要领军人物。1874-1875、1879-1881、1890-1902,三度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开济”舰即在其任职两江时期经办建造。

  科举出身的刘坤一,在两江任内兴办了诸如电报、铸币等洋务事业,同时不失文人本色,今天在江苏等地的名胜古迹中,还间或能看到其留下的墨宝。照片中,是刘坤一为扬州古刹平山堂题写的“风流宛在”匾。照片拍摄:陈悦。

  南洋号称统驭财富之区,但是南洋海防经费历来被应缴各省拖欠,近年又因支援左宗棠西征军需,弄得捉襟见肘,新官上任的刘坤一顿感难以措手。左思右想后,将难题仍然扔回船政。刘坤一告诉黎兆棠,两广有一笔拖欠南洋的海防经费,计有63000余两,可以将这个欠条转让给船政,充作巡洋舰的开办经费。不过,如何从两广要出这笔钱,那就得船政自己想办法了。

  黎兆棠起初屡屡催促粤海关监督,然而无济于事,于是派出专人前往广东蹲点“守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一年多时间,才要到了这笔三角债中的一半,仅仅三万两银。经费没有及时到位,但是船政的新式巡洋舰建造工作却不能拖延,在黎兆棠的一手主持下,依靠从船政经费中百般腾挪资金,艰难地开始了。“窃查巡海快船之用与铁甲相辅而行,亟应勉力仿制,始堪训练成军,宣威海上。”(15)

  新式巡洋舰所需的木料,黎兆棠委托德国商人博那飞前往暹罗采办,共计购买柚木四万余件。其他船材则采用船政自制与进口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全船需用铁料,购自外洋者十居六七,制自本厂者十之三四”,“厂中未制料件,先由外洋购买,将来拓出厂地再行仿造。”包括蒸汽机在内,都不直接进口成品,而是采用进口件与国造零件配合组装的方法。不过有趣的是,与以往船政都是向法国采购船材的做法迥异,黎兆棠上任之后,大批的船材采购均委托驻德公使李凤苞帮助在英国和德国经办,至于那位法国人日意格,则被当作过气的“日酋”,再也不去理睬。日意格遭到冷落的一大原因,在于李鸿章不便直接批评左宗棠的兵商两用舰船方案,而改称是因为日意格当初提供的船型不好。与李鸿章打配合的恭亲王奕,则称日意格故意把落伍船型提供给中国,而且不及时向中国提供复合蒸汽机技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