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究竟多彪悍_清秋子【完结】(62)

  范雎微微一笑:“远交齐楚,近攻韩魏。拿下了韩魏之后,齐楚还能独存吗?”

  秦王豁然开朗,鼓掌叫好,旋即拜范雎为客卿,号为“张卿”,用他的计谋,实施东征韩、魏战略,并下令白起的伐齐之师停止开拔。

  智者的一席话,可以左右千万人的命运。

  风向变了,秦之黑旗的指向,也就要变了。

  第十八章私人恩怨有时也能推进历史(1)

  范雎受到赏识这一年,秦昭襄王执政刚好过了40年。40年的忍耐,终于像弹簧被压到了底,反弹起来后,力道将无比之大。

  这时候,魏冉与白起在朝中已得意多年,忽然看到来了个张禄,一夜之间成了昭襄王的亲信,俩人都感到不大自在。

  昭襄王则像久旱逢甘霖,一刻也离不开范雎了,每每半夜还把范雎召来议事,无所不谈。

  范雎揣摩着,秦王对自己的恩宠已固,没有问题了,就请秦王找了个地方,屏去左右,神秘兮兮地说:“臣有安秦之计。”

  昭襄王连忙又跪下,洗耳恭听。

  范雎说:“臣从前居住在山东时,只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秦王。按理说,能管理国家的,那才叫王,现在太后恃国母之尊,擅专朝政四十余年;穰侯为秦相国,华阳君辅之,泾阳君、高陵君各立门户;他们生杀自由,私家之富十倍于公室,大王徒有空名,不亦危乎?现在穰侯内仗太后之势,外窃大王之威,用兵则诸侯震恐,讲和则列国感恩。他还在大王左右遍布眼线,大王孤立无援,已不是一天了吧。怕是千秋万岁之后,掌控秦国的,就不是大王的子孙了!”

  所谓专制之权,就在一人,即使老妈、老舅也不行——这番话,句句都是攻心术。昭襄王听了,不觉毛骨悚然,连连拜谢范雎。

  第二天上朝,昭襄王立刻宣布,收穰侯魏冉的相印,请回封邑养老去。

  古代政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是如此。权臣如没有篡权准备,一把手只需一句话,权臣之权就顷刻丧失,全无反抗之力。

  魏冉离开咸阳之时,从政府借了牛车运他的家财,竟有千乘之多,满载的奇珍异宝,全是王宫内库所没有的。

  过了一天,昭襄王又宣布:放逐华阳、高陵、泾阳三君于关外,安置宣太后于深宫,不许他们参与政事。尔后,任命范雎为丞相,以应城为其封地,号为“应侯”。

  就这样,范雎与昭襄王只是聊聊天、喝喝茶,就全面改革了秦国的内政外交。

  可见,改革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决策者想不想改。想改,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搬掉了内政上最大的障碍,接下来对外战略的大戏,就看范雎与昭襄王如何放开手去演了。

  对秦国所发生的变化,最为敏感的当然是“三晋”。当时魏昭王已死,儿子安厘王即位。风闻秦王起用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禄为相,要讨伐魏国,安厘王慌了,急召群臣来商议。

  安厘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说:“秦兵不来进犯魏国已有好几年了,如今无故兴师,明明是欺我不能与之抗衡,所以应严阵以待,他敢来就痛扁他!”

  那位曾把范雎置于死地的相国魏齐,则表示反对:“不然,秦强魏弱,要打肯定是不能侥幸取胜的,咱们还是来软招子为好。我听说秦丞相张禄是我们魏国人,既是魏人,岂能无香火之情?如果派使者多带点钱财,先买通这位张相,后谒见秦王,许诺以公子为质讲和,可保魏国安然无事。”

  安厘王是初即位的国君,从未经历过战伐之事,哪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战略战术,觉得还是相国的办法省事,于是就派中大夫须贾出使秦国,去忽悠一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很幽默了,仿佛《基督山恩仇记》的中国古代版。须贾傻头傻脑地领了命,直奔咸阳,下榻于馆驿。

  这边范雎早已探之,窃喜道:“须贾至此,乃我报仇之日到了!”于是他换掉华丽衣裳,装作寒酸落魄之状,来到馆驿谒见须贾。

  须贾一见,大吃一惊:“原来范叔没事哦?我还以为你被魏相打死了,怎么还留了条命在此?”

  范雎说:“那时候把我的尸首扔到郊外,第二天早上才苏醒,恰好遇到有客商路过,听到呻吟声,怜而救之,我这才苟延一命。但不敢回家,专拣小路走,来到秦国。没想到在这儿还能见到大夫之面!”说着,似乎泪珠就要滚滚落下了。

  须贾忙问:“范叔是想在这儿游说秦王吗?”

  范雎可怜兮兮地说:“我昔日得罪魏国,亡命来此,能活着就不错了,还敢开口言事吗?”

  须贾又问:“范叔在秦,何以为生?”

  范雎这回眼泪真就掉了下来:“为人帮佣,糊口而已。”

  须贾早先坑害范雎,不过是嫉妒加上“极左思维”。他本质上并非冷血之人,见范雎这副“犀利哥”的模样,不觉动了哀怜之意,连忙招呼他同坐,又吩咐手下端了酒食来,给范雎充饥。

  时值寒天,范雎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须贾见了,叹道:“范叔怎么穷成这个样子?”于是又命左右,拿一件棉袍来给范雎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