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073)

  八、从头开始,捍卫真理和正义

  普朗克生活在多灾多难、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身受战争折磨之苦。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领导着德国首屈一指的大学的普朗克来说,是一次 严峻的考验。利斯·迈内特中肯地指出:普朗克在实际政策问题上是没有经 验的,而从“可贵的、天真烂漫的”立场去行动,在他的行动的动机昭然于 世的时候,在他看到了大资产阶级夺权的时候,他感到彷徨不安。所以,他 的政治预见很少实现。正像劳厄所说的,现实总是同普朗克“所预言的”背 道而驰。爱因斯坦也证实这一点,他断言普朗克对政治的了解“不比猫对‘我 们在天之父’了解的更多一些”。

  1914年夏天,在德国掀起了民族主义狂热的叫嚣。在上流社会和宗教的 讲台上,人们赞扬战争就像赞扬解放一样。福音主义神学家迪贝利乌斯于 1916年写道:“好啊!解放的暴风雨消除了1914年7月最后两周的无法形 容的闷热。战争的开端象征着伟大的神的启示。上帝在保佑德国人民;通过 战争的阴霾,德国人民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上帝从苍天射向地球的炽热的目 光。德国人民感到了神的启示。!”

  柏林大学在德意志帝国各学校中起着示范的作用。该大学大多数教授认 为,把德国其他科学家集合在战斗激情的旗帜下是自己的爱国主义义务。人 文科学的代表们特别热心。但是自然科学家也没有袖手旁观,著名的化学家 弗里茨·哈伯赢得了毒气战争发明者和化学武器创制者的可悲声誉。

  在形势的压力下,1914年夏天一直到秋天,在普朗克的讲话中开始出现 了直到今天犹令人不悦和感到惊讶的思想与言论。他说过“神圣的愤怒的火 焰冲天”之类的话。他欢迎宣战的那一天,把这一天看作是德国人民“重新 掌握”自己命运的一天。他赞扬那些“成群结队地”离开教师和研究所投笔 从戎的大学生们和青年科学家们,宣称战死沙场是青年科学家可能得到的“最 珍贵的奖赏。”

  当然,普朗克在93名德国知识分子1914年10月的呼吁书上签了名,在 这份臭名远扬的、政治上盲目无知和软弱无力的“供词”上签了名。关于这 份“供词”,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说过:离整一百个签名者只差七个施瓦 本人 (施瓦本人是指中世纪施瓦本公国的居民,德国人的别称;还有“糊涂 人”、“蠢人”的意思)。

  像伦琴和艾米尔·费歇尔一样,普朗克事先并未了解这个宣言的内容就 在上面签了名。后来他对此深感遗憾。在致罗伦兹的信中,他竭力缓和正是 他的签名对在国外的许多科学家产生的那种不愉快的印象。同时他表示希 望:他将能保持住“顺乎各国人民斗争”的精神和道德。

  对普朗克来说,战争是一场从“蓦地滚滚而来的阴沉的政治乌云”中射 出的“箭一般的闪电点燃的世界性灾难”。普朗克也像大多数德国科学家一 样,对帝国主义列强准备对各民族大屠杀的社会经济内幕了解得很少。他曾 经相信:问题在于为了保护民族的神圣而珍贵的东西而进行正义的斗争。

  我们不能过分苛刻地责怪这位科学巨人,总的来说,普朗克是一个哲学 味很浓的、过于理想化的科学家。他不是政治家,他所持有的丑恶的政治偏 见来自于某些用心不良的人,他接受的其实是伪装在“爱国主义”之下的狭 隘的“种族主义”。这是普朗克的悲哀,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经过这一次的洗礼,普朗克认识到虚伪的“种族主义”的残酷,从而走 上了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又有 一些人出来大肆煽动群众中的种族主义情绪。他们全力攻击犹太人,妄称以 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代表的新物理学是伪学,是犹太人搞出来的欺人之谈。这 种“犹太物理学”不值得一顾(因为他们实在弄不懂),必须打倒。他们提 倡所谓的“德意志物理学”,那大致是指的可以按经典概念来理解的实验物 理学,据说只有这种物理学才有实用的意义,等等。他们正面攻击的是爱因 斯坦,但骨子里则是企图借机搞垮普朗克,从普朗克手里夺取德国科学的领 导权。

  特别是当希特勒夺取德国政权之后,以普朗克为代表的正派人士当然就 越来越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地位。

  普朗克不赞成“纳粹”的政治原则,并谴责它的方法,特别是谴责它根 据种族和世界观的原因对科学家的迫害。

  1953年春,普朗克在同希特勒的一次会谈中曾试图抵制对犹太民族科学 家的大批解职。关于在纳粹主义时代的这次会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相互 矛盾的报道。人们纷纷赞扬这位科学家本人在其生命中最后一年里对这次会 见的详细说明。尽管离会见已时过14年,但是凭着他清醒的记忆和无可辩驳 的诚实,看来可以无须怀疑他的谈话的真实性,即使他的谈话并不是十全十 美的。

  普朗克的谈话于1947年以《我对阿道夫·希特勒的拜会》为题发表在《物 理之页》上。普朗克写道:“在希特勒夺取政权之后,我作为德皇威廉大帝 科学研究会的会长理应对元首表示敬意。我认为,我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来替 我的同行——犹太人弗里茨·哈伯说几句话。”普朗克以冷静的客观态度继 续讲述着他列举各种合理论据的一切企图是怎样碰壁的。读着德国精神生活 最新史的这份令人震惊的文件,我们相信,这次会见不可能有别的结局,除 了普朗克所写的结局之外:“……他没有作出回答,转到了一般谈话上,并 作出结论说: ‘人们说我有时神经脆弱。这是误解。我的神经有如钢铁。’ 当时他抓住自己的双膝,开始讲得越来越快,并且暴跳如雷,以致我没有别 的办法,只好沉默和告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