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_多人【完结】(1110)

  《德比郡邮报》写道:“把他的一切总结起来,我们都不会再看见有这 种实例。在他的发明及发现领域中,今后再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一种‘开端’。

  十、后记

  铁路运输的三件重要工具都不是乔治·斯蒂芬逊所发明的。这三件重要 工具是:车轮、车轨及动力。斯蒂芬逊以他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 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近代蒸汽机车的先河。斯蒂芬逊制造的机车奔 驰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铁路线上。1831年由斯蒂芬逊 工厂制造的“约翰牛”号机车迄今仍展示在美国密斯桑尼安学院。

  1980年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路150周年,也是世界上铁路诞生150 周年。在纪念大会上,斯蒂芬逊被誉为国家的英雄。世界各国以各种方式纪 念这位伟人,在德国、比利时、波兰、圣马利诺、刚果等国的邮票上,印有 斯蒂芬逊的头像和他的火车,英国在1975年也将铁路印制在7便士的邮票 上。

  铁路交通的发展,改变了一切,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巨大的影 响,它为人们带来了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其他数不胜数的效益。现在,铁 路已经遍布全世界,新的铁路正在修建。无数的火车,不分日夜,正飞奔在 城市、乡镇和国家之间。先进的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牵引力高达好几千吨, 时速高达好几百公里,正在取代蒸汽机车。更先进的机车、火车和铁路正在 研究、设计和试验中,前景十分动人,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斯蒂芬逊的伟大创 造和发明。

  斯蒂芬逊大事记:

  1781年,诞生于英格兰诺森伯兰的华勒姆村。

  1789年,8岁,开始在父亲工作的煤矿做零工。

  1795年,14岁,在煤矿任火工助理。

  1789年,17岁,升任工头,不久又升为黑卡勒吞矿场的升降操作工。

  1802年,21岁,担任绞盘机械操纵员。与芬妮·韩德逊结婚。

  1803年,22岁,10月16日,独子罗勃出生。

  1804年,23岁,迁往林沃斯矿场,任制动车工头。

  1806年,25岁,芬妮病逝。赴苏格兰蒙特罗斯矿场担任瓦特引擎操作手。

  1812年,31岁,升任林沃斯矿场机器制造师。

  1814年,33岁,制作第一部蒸汽机车,命令为“布鲁海尔”号。

  1815年,34岁,12月,在纽塞文哲会上宣布发明“安全灯”。

  1820年,39岁,二度结婚,新娘是伊莉莎白·海德玛。

  1821年,40岁,与詹姆士·洛施合作设计机车车头,并从事试验,但不 理想。

  1822年,41岁,5月,第一条路轨在斯托克顿正式安装。9月,斯托克 顿—达灵顿铁路正式开放通车,轰动一时。

  1824年,43岁,受聘为兴建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总工程师。

  1827年,46岁,爱子罗勃自南美归来,父子重聚,倍增亲密。

  1829年,48岁,完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隧道工程,倍受赞誉。

  1830年,49岁,9月15日,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通车,轰动全 国。

  1831年,50岁,迁往爱石壁附近的阿尔顿大厦。

  1833年,52岁,受聘为伯明翰至利物浦—曼彻斯特的铁路连接线工程 师。罗勃受聘为伦敦—伯明翰铁路总工程师。

  1835年,54岁,辞去伯明翰至利物浦—曼彻斯特的铁路连线工程师,由 其得意弟子洛克任总工程师,父子2人接受比利时国王邀请,前往访问,倍 受礼遇,奉为上宾。

  1836年,55岁,父子二人在伦敦成立办事处,为斯蒂芬逊事业的行政中 心。与乔治·赫逊合作,成立约克接连北中原铁路公司。

  1837年,56岁,渐生退休之意。

  1838年,57岁,迁入位于德比郡的“达普顿庄园”,安度退休生活。

  1845年,64岁,伊莉莎白去世。

  1846年,65岁,成立“机械工程学会”,斯蒂芬逊被聘为第一任会长。

  1848年,67岁,三度结婚,新娘是管家爱仑小姐。8月,病逝。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宋应星 

  一、宋应星生活的时代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公元1587年,江西奉新县北乡 (今宋埠乡)人, 明代著名科学家。

  宋应星生活在公元16—17世纪。

  公元16—17世纪,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内外市场 的开拓,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农业上,首先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高产地区由过去的“苏杭熟, 天下足”,扩大到“湖广熟,天下足”。其次,普遍推广了经济作物的种植。 棉花的种植,从南方推广到北方,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各省都已 成为产棉区,特别是江南的松江地区“官民军皂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 当不止百万亩”。开始种植番薯和玉蜀黍等高产作物,如江浙、福建等地盛 植番薯。公元16世纪烟草传入中国,一路由日本经朝鲜传入东北;一路由吕 宋传入福建、广东。明末已是普遍种植和吸食了。这时,花生也由巴西传入 我国,开始种植。太湖地区的蚕桑业、闽广地区的甘蔗、蓼蓝、漆和各种油 料作物,产量都得到了提高。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一方面为家庭副 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原料市场,另一方面缩小了粮食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商品 化范围。譬如:湖州地区农民种桑是为了出卖桑叶喂蚕,蚕结茧缫丝可供纺 织绸缎,所以,苏州地区的丝织业依赖湖州的蚕丝;湖广地区的稻米要送往 江浙一带;来自山东、河南地区的棉花供给松江的棉织业。这些被出卖的蚕 丝、棉花、粮食,都已变成了商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