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组星图的画法是苏颂自己创造的,它们分别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 赤道为外界的2幅圆图。图上所绘的是三国时代的陈卓(约230—320?)所 定的283颗星官1864颗星。图上石申夫(公元前4世纪中期)星官的星、巫 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名)星官的星为小圈,还有甘德(公元前4世纪中期) 星官的星。
这5幅星图的后面还有9幅四时昏、晓中星图,绘出了二分(春分、秋 分)、二至 (夏至、冬至)日昏、晓2个时刻正南方的赤道度数和太阳所在 的位置。这些恒星的位置以及图上所附的28宿的距度数值和昏、晓中星、日 所在的度数等等,都出自于公元1084年的观测,它们的误差是非常小的。
苏颂在从事《图经本草》的编撰和水运仪象台的创造等科学研究过程中, 能够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敢于提拔人才,他在领导建造水运仪象台 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渊博学识,而且充分发挥了一个科 学活动的组织者的组织才能。苏颂首先推荐起用了有真才实学的吏部守当官 韩公廉,又组织当时太史局的一些年轻的生员、学生共同合作。苏颂等在设 计制造新仪器过程中,认真吸收各家之长,加以创新。比如在仪器的构思上, 他们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 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在机械结构方面,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 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的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 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关于这一点,苏颂自己也是这样表示的:“今则兼采 诸家之说,备存仪象之器,共置一台,台中有二隔,浑仪置于上,而浑象置 于下,枢机轮轴隐于其中,钟鼓、时刻,司辰运于轮上,木阁五层蔽于前, 司辰击鼓、摇铃、执牌出没于木阁内,以水激轮,轮转则仪象皆动,此兼用 诸家之说也。”
苏颂本身是一位封建士大夫,晚年又位居高官,但是他热爱自然科学, 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去,并且以多方面的优异成绩丰富了祖 国的科学文化宝库。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在当时封建 社会中,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封建士大夫一般走的是读书做官之路, 读的主要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 庸》)、五经《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等, 自然科学是被看作雕虫小技,是不受重视的,甚至被看做是“奇技淫巧”, 被看不起。就是孔夫子自己,当他的学生向他请教怎样种粮食,他说,你去 问老农吧,我不如老农。当这个名叫樊须的学生又来请教怎样种菜时,他又 说,你去问老圃吧,我不如老圃 (菜农)。等樊须走了,孔夫子很不高兴, 生气地说,这个樊须,真是个小人。这说明,儒家对自然科学是不重视、是 看不起的。
在封建社会中,很多为自然科学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的小人物,像苏颂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
七、晚年生活
苏颂的一生中,前前后后负责吏部的选官工作达5年之久。在封建社会 中,吏部的选官工作,既是个肥缺,又是个不好当的官。说他是肥缺,是因 为那些被选的官员,无不希望自己被选个好的官位做,自然免不了送礼行贿, 选官的官吏,如果为官不正,就会收受贿赂,甚至借机敲诈,以饱私囊,说 他是个不好当的官,就是因为要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秉公办事, 在这个岗位上就容易得罪别人,甚至得罪的人,也许以后会成为自己的顶头 上司。
苏颂在负责选官工作时,每到了选人改官的时候,办事的吏员为了借机 勒索,就故意拖延不办。苏颂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亲自给这个吏员写一道文 字命令,告诉他某官因为某事要会见某,应当怎样处理等等。这个吏员见了 苏颂的文字命令,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拖延办事了。
苏颂如果遇到了求诉的人来找他,他就取出按牍来让这个人自己省阅, 求诉的人看了按牍,表示服气,就会自己走了。有的时候遇到的求诉者,看 了按牍,还不服气,苏颂就会向他提出问题,反复诘难,然后再根据实际情 况去进行处理。有的时候会发现按牍确实有问题,苏颂就代为奏请,或者向 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被选中的人都很感激他,就是没有达到自己愿望 的人,对于苏颂的处理方式,心里也都是很服气的回去了。
苏颂还担任过翰林学士承旨。
公元1090年,苏颂被提拔为尚书左丞。曾经参与过枢密院工作。
枢密院掌管国家的军机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是个很重要的岗位,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苏颂做这个工作,是比较慎重的。譬如: 有一次,镇守北部边镇的大帅派来一个叫钟朴的人前来入奏,钟朴说:根据 间谍送来的情报,阿里骨(吐蕃首领)已死,国人不知立谁。钟朴建议说: 辽国官员赵纯忠这个人,谨信可任,希望乘他们还设有定见立谁的时候,用 几千名劲兵,拥戴赵纯忠到吐蕃立为首领。
由于钟朴的建议事关重大,朝廷重臣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表 示同意钟朴的这个请求,苏颂却表示自己的意见说:“事情究竟是怎么样还 不太了解,就越过边境去拥立国君,万一被人家拒而不纳,不是有损于大宋 的国威吗?我认为还是先看一看事情是怎样发展,等到情况比较清楚了,再 去进行安抚,也并不算晚吧。”后来,事情搞清楚了,阿里骨果然没有死(阿 里骨死于公元1096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