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麦克林托克这样的科学家,在科学史上被称为“站在时代前头的人”。 人们要问,究竟是什么使她具有那样异乎常人的远见卓识呢?1983年,美国 东北大学出版了一本介绍麦克林托克的人物传记,书名叫《对生物的钟情》, 我国三联书店出版的中文译本巧妙地将书名译为《情有独钟》。情有独钟, 是上述问题的唯一答案。麦克林托克自己说,她对她的研究对象有“非常强 烈的感情”,她一进实验室就是16个小时,乐此不疲。她与她的研究对象简 直到了“物我相忘”的程度,甚至在休息时耳边也总是缭绕着玉米的呼唤、 小草的尖叫。她甚至说:“如果你真正想懂得肿瘤,你就得成为一个肿瘤。”
麦克林托克曾说:“在科学中到处在谈论着成功者、专利权、压力、钱、 缺钱、剧烈的竞争、命运,事物是这样的相同,我不复知道我究竟可以被列 为一个现代科学家还是一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情有独钟,麦克林托克永远是幸福的。
他们登上了双扶手螺旋梯子
——沃森、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当达尔文还在进行环球航行的时候,他就一直在考虑,各种各样有规律 的生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一个细胞是怎么容纳一切所必需的信息,而发育 成为一株特定的花,或一只蝴蝶,一个婴儿的呢?格雷戈尔·孟德尔对各种 豌豆进行了许多年的培育,研究了它们的生长发育,终于发现有一种东西对 豌豆的形态、大小、颜色等产生着影响,而且他还发现,不管这东西是什么, 它总是以相同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律影响着豌豆的生长。虽然当时没有一 个人把孟德尔以及他的研究放在眼里,但在孟德尔去世后许多年,越来越多 的科学家证实了孟德尔的观察结果,并证实了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正是 来源于细胞本身。
早在1869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就发现了一种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白 色粉末——核酸 (当时取名为核素),后来人们逐渐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 于是给它起了一个更新更复杂的名字,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是一 个很大的分子,它是经过某种复杂神秘的方式形成的。后来又经过大约 80 年的时间,科学家们通过许多科学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也就 是说,DNA分子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假如你要建造一幢房子,或一幢办公大楼,就必须准备好一个计划或一 份设计图纸,上面规定了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但是这种计划如果要和造 一个人,哪怕一只鼠所需要的计划相比,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要造一个人, 你就得为一千亿个细胞以及包括产生新细胞新生命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订出详 详细细的计划来。堆放这么多的计划图纸可得要好大一个地方啊。而所有这 些复杂事情,DNA似乎都能办到。在细胞核深处的一个小小的分子里面,居 然存放得下所有这些图纸。如此多样复杂的生命完全由DNA控制着。如果没 有DNA的组织,就根本不会有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但是,这种有规律而 又多种多样的新生命的产生决不是一次成功的,而是需要每天成百上千万次 不断变化才完成的。那么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如此之多的信息又是怎 么贮藏在这小小的细胞核里的呢?DNA又是如何为整个生命传递信息的呢? 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全世界各国实验室里的人们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在英国,最早是在伦敦 金氏学院工作的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金斯和他的助手罗莎林德·富兰克 林,他们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研究DNA的结构。在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莱 纳斯·鲍林也开始了对DNA的研究。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英国 人弗郎西斯·克里克和美国人詹姆斯·沃森也着手进行对奇异的DNA结构的 探索。
沃森是美国芝加哥人,生于1928年,1947年在芝加哥大学动物系毕业 并获理学学士学位。后来,他到印地安纳大学,进了以微生物学研究而闻名 世界的“噬菌体小组”,研究“X射线对噬菌体增殖的影响”。不久,他又 到哥本哈根海尔曼实验室学习生物化学。在此阶段,他对遗传学发生了浓厚 的兴趣。1951年,沃森参加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学术会议。会 上,他听到了威尔金斯关于DNA衍射图片分析的报告,并看到他所放映的一 张关于DNA纤维的X射线衍射的幻灯片。沃森开始意识到,要解开生物遗传 变异之谜,应该对基因的结构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可能知道基因是怎样工 作的,从而找到生物遗传机制的答案。他说:“进一步实验将表明一切基因 都是由DNA组成,”而“阐明DNA的化学结构在了解基因如何复制上将是重 要的一步。”他的这个观点得到导师劳瑞亚的支持,后经其介绍,沃森得到
“全国小儿麻痹基金会”的支持,在1952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 室工作,并在肯德鲁指导下,进行蛋白质和多肽结构的分析研究。这时他遇 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克里克。
克里克生于1916年,是英国比安普顿人。193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 习物理和数学。战争期间,克里克从事武器方面的研究。战后,他舍弃物理 学而对生物学发生浓厚的兴趣,主要原因是,他在1946年读了著名理论物理 学家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一书。这本书非常清楚地提出了一个信念, 即基因是活细胞的关键部分,以及要懂得什么是生命,必须知道基因是如何 发挥作用的。克里克深受此书的影响,决心从事基因分子结构研究。1949年, 克里克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在佩鲁茨的指导下研究蛋白质和多肽方面的问 题。1952年,当他正在考虑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遇到 了沃森,共同的事业把他们两人自然地结合到一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