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与支持经济修正主义的人相反,贸易逆差扩大是在名义汇率跌速最快时发生的,而其缩小则出现在马克稳定时。正当德国通过廉价出口商品占领对方市场来对协约国赔偿征收者施加压力时,它也在通过向其出口商品提供活跃的市场来减轻这种压力。这或许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帮助世界走出经济不景气的局面(这种局面有可能会导致经济大萧条),但从德国外交的角度来看,则事与愿违。
德国出现出人意料的巨大贸易逆差,原因十分明了。国外对德国出口商品的敌意是其中一个因素,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尽管马克在兑换其他主要货币中的确贬值(名义上),但实际上,考虑到相对价格,德国的竞争能力并没有出现明显增强。这反映出英国和美国物价水平较低,国外投机行为持续存在,以及德国国内物价和工资水平已迅速调整。
因此,认为持续的贬值能够帮助德国避免支付赔款,基本上是一种误解。如果有可能,这种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它不可避免地回避了问题的实质:稳定货币的政策难道就不能通过抑制德国进口的需求来更有效地向协约国施加压力吗?1930年发生的一切(严格的通货紧缩政策彻底地削减了德国的进口)表明这是有可能实现的。毕竟在经历过1923年的危机之后,战争赔款需要修改和重新确定支付方法,但金额并没有降低;但1931年美国总统胡佛在大萧条高潮期间宣布暂停偿付政府之间债务,则直接取消了它的存在。这是魏玛外交付出极大代价才取得的胜利。当时德国的战争外债——1931年其金额名义上达到770亿美元——以牺牲其前对手的代价被取消了(见表14–1)。考虑到德国偿还真实赔款总额未超过45亿美元,结论便相当明显了。以相当少的花销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意志帝国终于成功逃避了支付所有战争赔款的厄运,而仅承担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表14–1 1931年未支付的战争借款以及赔款债务(单位以每千英镑计)
资料来源:Eichengreen,Golden Fetters,p.278.
无力收款
和平条约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过于严苛,而是协约国并没能成功执行,“无力收款”的程度超过了“无心偿还”。1870~1873年,德国占领了北法的大片领土,并将赔偿与撤出国境的速度相挂钩:法国什么时候偿清战争赔款,德国便在什么时候撤出法国。1919年发生的事情却截然相反,在解除了海上封锁之后,协约国于1921年提出赔款总额,但当时协约国在莱茵兰地区布置的兵力相当有限。除了使用占领手段来敦促对方偿还赔款,协约国,或者说法国,还试图以占领更多地盘为威胁来约束并处罚拖欠赔偿。这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了误解,鼓动德国人冒一下险,没准法国是在危言耸听(凯恩斯在1922年也轻率地如此判断)。另一种可能是自愿偿清赔款;不出意外,经过民主方式选出的政治家极其不情愿以税收的形式解决该问题。魏玛的政客们面临的难题——甚至有些人发自内心地相信德国必须践行和平条约——其实非常简单:他们必须缓和德国预算中相互矛盾的两方利益,一方来自于选民,另一方来自德国之前的敌人。简而言之,协约国可能认为自己在战争中遭受了损失,因而索取赔款,但德国选民同样认为,在遭受了1914年发生的苦难之后,自己也理应得到“赔偿”。
根据德国的预算数据,1920~1923年,《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实际总支出达到65.4亿~76.3亿黄金马克,占德国总支出的20%以及公共总支出的10%。换言之,1920年,战争赔款占德国赤字的1/5,1921年为2/3。但即便将赔款从中扣除,公共总开支仍然保持占国民生产净值的33%,与此相比,战前这一数据仅为18%左右。尽管如若没有战争赔款,通货膨胀可能会有所缓解,收益也会因此而增加,但赤字无论如何都会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如果赔款奇迹般地被废止,那么国内开支就不会增加。
除了缩小长期债务的实际花销,德国对本国人民的赔款——这也是国内开支的对象——包括了公共部门的高额花销、失业救济金(国家支付一半)、房屋修缮补助以及为抑制食品价格而发放的补贴。针对在战争中受伤的人,国家同样支付了超过80万的抚恤金;用于阵亡士兵遗孀和战争孤儿的津贴总额则分别为53.3万和120万。然而,预算中最大的困难是铁路和邮政系统造成的赤字:1920~1923年,德国铁道部的亏空约占德国总赤字的1/4。从某种程度上说,购买新的运输工具、经营不善是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但它同样也可以被归咎于政府保持就业水平的考虑(导致了人浮于事的局面)。邮政、电报和电话体系的局面与此大同小异。除此之外,德国商船队的重建(旨在保持造船工业的就业率)开支在1919年和1920年占到德国总开支的6%。这种“面向国内的赔偿”在造成德国财政赤字方面比实际赔偿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所有参战国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负债的压力过高,以至于支付利息的同时大量福利开支面临压力。1918年2月英国战后重建部大臣克里斯托弗·艾迪生列出的“购物清单”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适当的住房规划……包括材料的购买以及大规模收购土地……这是以小地产、士兵安置、造林计划以及开垦计划为目的,从农业用地向政府集中管理的巨大转变……道路的重建以及铁路(设施)的修缮……某些核心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应全部或部分由国家帮助融资……在下一阶段的转型期,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以此弥补工业的错位……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