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钵可汗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突厥“控弦数十万,中国惮之”;而在跟两个中原邻国的交往中,由于木杵可汗的不要脸,突厥也是大得其利——自俟斤以来,其国富强,有凌轹中夏之志。朝廷既与之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
为此,他钵可汗曾经牛逼哄哄的表示:“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这副嘴脸,眼见是比其兄还可恶,同志们看到这句话,一定有一种要抽他的冲动吧,但有啥办法呢?让他嚣张着吧。
当然了,他钵可汗的得意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北朝东西分裂的局面即将进入尾声,而一旦北方重归一统,突厥这样左右逢源的局势,就会彻底成为历史,而到时候,他钵可汗面对的就不是“在南两个儿”了。公元577年,宇文邕出兵灭亡了北齐,北方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而突厥坐在那里都有钱收的好日子,也就此一去不回头了。
他钵可汗对此极为恐慌,他收留了从马邑逃奔他的北齐范阳王高绍义,并将其立为“齐帝”,并将北方齐人尽收麾下,又派人跟营州刺史高宝宁联络,然后叫嚣要为北齐报仇,然后,在公元578年,他钵可汗率军入寇幽州。
该年四月,突厥进犯,北周柱国刘雄兵败被杀,举朝震动。
该年五月,宇文邕率领诸军北伐突厥,“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神举等将兵五道俱入”,意图报此幽州遇袭之仇。
这场战事,可以说是突厥和北周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在此之前,北周是哭着闹着求着突厥,生怕他们不舒服,一味忍让;而突厥呢,又借着东西之争的东风,大得其利,赚得不亦乐乎,而且,多次给北周上眼药,甩脸子;然而,如今,一切都变了,北齐没了,北周统一了北方,突厥的好日子过去了,而北周一味忍让、一味退缩的时代也过去了,接下来,就到了真刀真枪见真章的时候了。
然而,很可惜,这样一场标志性的战役,并没有能够真正打起来,宇文邕并没有能够真的带兵讨平突厥,因为,大军刚走到半路,宇文邕就病了,而后,大军匆匆南返,紧接着,在闰五月初一,宇文邕病逝了,这次北伐,于是半道搁浅。
宇文邕去世的消息,助长了突厥和北齐余党的气焰,刚刚称帝的高绍义,就认为此乃天助;而且,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不久后,幽州人卢昌期,也起兵据范阳,迎接高绍义;于是,高绍义带着突厥军,前往范阳。
北周方面见此,乃派遣宇文神举领军讨伐卢昌期。
不久,高绍义听说了又一个好消息——幽州总管居然带兵在外;岂非天赐良机?于是便想趁虚而入,带兵奇袭蓟县。宇文神举于是派遣大将军宇文恩率军四千人前往营救,当然了,北周方面吃亏是一定的了,宇文恩的这支部队,遭遇了气势汹汹的高绍义,当然讨不着什么便宜,伤亡过半,局势极为不利。
幸运的是,宇文神举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他已经带兵讨平了卢昌期,而高绍义,也就此失去了一个内援,无奈之下,只能“素衣举哀,还入突厥”,宇文恩方才逃过一劫。那边高宝宁也带了数万骑兵前来营救范阳,跑到半道(潞水),听说卢昌期已经完蛋,方才退兵而回。
该年十一月,突厥发动了对北周的报复性战役,包围了酒泉,杀掠吏民,呼啸一阵后,随之离去。这次报复,改变不了什么,复辟北齐的计划已经彻底破产了,北方的统一也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随着北方的统一,突厥想要占到些便宜,也已经不太容易了。公元579年,他钵可汗就决定改变战争局面——突厥佗钵可汗请和于周,周主以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妻之,且命执送高绍义;佗钵不从。
这次和亲,并没有能够完成,因为,他钵可汗不久后就死了;但是,一开始没有解决的事——执送高绍义,却在贺若谊的交涉下,成功完成了。
和亲虽然没有完成,但也没有终止,在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后,摄图成为了新任可汗,是为沙钵略可汗。其后,摄图再度请求和亲。
公元580年,中原政权跟突厥关系史上又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了——周遣汝南公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送千金公主于突厥。
这次事件之所以重大,并不是因为千金公主去了突厥,也不是因为和亲政策正式启动,而是因为,有一个重要人物,跟着千金公主一起去了突厥,而这个重要人物,将在他的后半生,彻底改变突厥和中原政权的强弱态势。
这个重要人物,便是长孙晟。长孙晟改变了什么呢?请看如下场景:
戊子,车驾顿榆林郡。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恐启民惊惧,先遣武卫将军长孙晟谕旨。(隋炀帝打算在塞外进行军事演习,要经过突厥,怕突厥的启民可汗起疑,于是让长孙晟前去通报此事)
启民奉诏,因召所部诸国奚、霫、室韦等酋长数十人咸集。
(启民可汗不敢怠慢,召集各部首脑开会。)
晟见牙帐中草秽,欲令启民亲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长孙晟看见牙帐内有草,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除草,以此树立威信,于是指着帐前的草说:“这草香的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