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据杨志玖《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历史教学》1953年第2期,第18~19页。
[6]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二《营田杂录》,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第10册,第5985页。
[7] 据宁可《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史学版)1979年4月10日。收入《宁可史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521页。
[8] 张邦炜:《北宋租佃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引言》,《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第14~15页。
[9]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第56~57页。此后,金观涛、刘青峰又在《历史表象的背后——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社会结构的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第43页)、《中国古代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集——反思·探索·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第108~110页)等论著中予以引用。
[10] 张邦炜:《两宋史散论》,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08。此书系该社为申请建社而仓促出版,故无版权页,且错字甚多。
[11] 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第8~20页。
[12]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此书正式出版前,1983年作者已在成都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分发其油印本。
[13]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王蓉贵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第534页。
[14] 脱脱等:《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农田》,中华书局,1977,第4165~4166页。
[15] 何炳棣:《中国古今土地数字的考释和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9页。
[16] 据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古今对照统计表》,载其所著《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文末。
[17]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四·历代田赋之制》,中华书局,1986,第58页。
[18]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上海光华书店,1949,第447页。吕老《通史》撰写于1947年,当时身处战争前线,查找史料之难,异乎寻常,出此差错,在所难免。
[19] 杨志玖:《北宋的土地兼并问题》,《历史教学》1953年第2期,第18~19页。
[20] 华山:《关于宋代农业生产的若干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60年第3、4期合刊,第51~66页。收入华山《宋史论集》,齐鲁书社,1982,第1~29页。
[21] 参看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第395~402页;王育济《关于北宋“养兵之费”的数量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20~25页。
[22] 蔡襄:《论兵十事奏(治平元年)》,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一〇〇三《蔡襄十》,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第46册,第384页。
[23] 张载:《张载集·文集佚存·边议》,中华书局,1979,第358页。
[24] 陈襄:《上神宗论冗兵》,赵汝愚编《宋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一《兵门·兵议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校点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1330页。此文文末原注:“熙宁二年(1069)上,时知谏院。”(第1330页)
[25] 蔡襄:《上英宗国论要目十二事·强兵》,《宋朝诸臣奏议》卷一四八《总议门·总议四》,第1694页。此文文末原注:“治平元年上,时为三司使。”(第1696页)
[26]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〇靖康元年正月二十日丙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上册,第225页。
[27] 刘攽:《开封府南司判官题名记》,《全宋文》卷一五〇三《刘攽二十》,第69册,第184页。
[28] 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京畿路》记载,开封府所辖16县为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延津(旧称酸枣县)、长垣(曾称鹤丘县)、东明、扶沟、鄢陵、考城、太康、咸平。崇宁年间,开封府“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第2106~2107页)。以一户五口计,总人口超过110万人。此时,北宋开封已是上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应无疑义。周宝珠教授的估计是“北宋东京最盛时有户13.7万左右,人150万左右”(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第325页)。
[29] 范祖禹:《上哲宗封还臣寮论浙西赈济事状》,《宋朝诸臣奏议》卷一〇六《财赋门·荒政》,第1144页。
[30] 宗泽:《宗泽集》卷一《乞回銮疏(靖康元年九月)》,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第16页。
[31] 参看新华《“包青天”年薪过千万?》,《江南时报》2011年2月21日第14版。
[32] 袁腾飞:《两宋风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页。
[33] 参看魏峰《宋代GDP神话与历史想象的现实背景》,《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年第2期,第145~149页。
[34] 全汉升:《唐代物价的变动》《北宋物价的变动》《南宋初年的物价大变动》《宋末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分别刊载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4,第101~148页;第11本,1944,第337~394页;第11本,1944,第395~423页;第10本,1942,第201~230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