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书籍刊刻与古文运动_苏勇强【完结】(12)

  现今通行的看法是:“印刷术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版印刷术发明和应用,学术界大致推定在我国隋末至唐初,其方法为在木板上反刻阳文文字,涂墨后放上纸张刷印。”(60)这一推论的证据发现首先起始于1966年10月在韩国南部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内发现的汉字印刷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该经卷轴较长,共12纸,总长6.43米,近20尺,刻以唐人写经楷体,有不少中国民间习用的俗体字或异体字,特别是有4个武则天称帝时期(689—704)颁行并通用的制字,共出现8次。经卷本身没有刊行年代和地点的记录。经李致忠、潘吉星等学者考订,此经卷为长安元年至四年(701—704)洛阳刊本,因为705年2月唐中宗即位后诏令废除武周制字。卷上文字雕刻精美,刀法熟练,颇似欧体字。其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可以认为是件接近成熟期的雕版印刷品。

  至于其他比此件略早的雕版印刷品,后也曾在中国西安、成都和新疆有所发现(参见《唐代印刷事例简表》)。例如:1906年在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妙法莲花经》卷五《如来佛寿品第十六》的印本残卷及《分别功德品第十七》全卷,上有武周制字,专家考证当为武周后期的雕版印刷品。而在敦煌等地发现的千佛像其年代可能更早。至于张秀民有关印刷产生的“贞观说”,以及潘吉星、柳诒徵、肖东发等人印刷产生更早的“隋代说”,因均不符合我们的判断标准,姑且不论。(61)

  此外,书籍刊刻现今知道较早并有实物留存的还有晚唐刊刻的《金刚经》。1907年,供职于印度政府的匈牙利人斯坦因掠走敦煌千佛洞一部鸠摩罗什译《金刚经》雕印本,卷首扉画一帧,卷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一行。此经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62)而敦煌还发现有《乾符四年历书》,刻印时间自然是在乾符四年之前(877);四川成都晚唐墓出土有成都府樊赏家印的《中和二年具注历》,其刻印时间是中和二年(882)。关于唐朝历书刊刻,又有以下诸条文字资料与之相对应,实物与史料互相印证较为可信。兹列举如下:

  (1)宋王谠《唐语林》(卷7)记载,中和元年(881),“僖宗入蜀,太史历本不及江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货者各徵节候。因争执,里人拘而送公。执政曰:‘尔非争月之大小尽乎?同行经纪,一日半日殊是小事。’遂叱去。而不知阴阳之历,吉凶是择,所误于众多矣”。

  (2)《柳玭家训序》云:“中和三年癸卯(883)夏,銮舆(指僖宗)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染不可尽晓。”(63)

  《柳玭家训序》一卷,见于北宋《崇文总目》。这段文字首先被叶梦得发现,叶氏《石林燕语》(卷8)云:“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玭训序》言其在蜀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

  由此,无名氏《爱日斋丛抄》(卷1)评述道:“按柳氏《家训序》……叶氏《燕语》,正以此证刻书不始于冯道。而沈存中又谓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自后典籍皆为板本。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始于蜀也。”

  (3)宋王应麟《玉海》(卷43)引《宋国史志》说:“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书、小学。”

  (4)日本僧人宗叡的《新书写请来法门等目录》载有唐代印本书籍的文献。(64)文载:“《都利聿斯经》一部五卷、《七曜禳灾法》一卷、《七曜廿八宿历》一卷、《七曜历日》一卷、《六壬名例立成歌》一部二卷、《明镜连珠》一部十卷、《秘录药方》一部六卷(两策子)、《削繁加要书仪》一卷(元和年中者)、西川印子《唐韵》一部五卷,同印子《玉篇》一部三十卷,右录书等,惟非法门,世者所要也。大唐咸通六年从六月迄于十月,于长安城右街西明寺日本留学僧圆载法师院求写杂法门等目录具如右也。日本贞观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却来于左京东寺重勘定入唐请益僧大法师位。”

  宗叡为唐代日本僧人入唐八家之一,曾留学于长安右街之西明寺,咸通六年十二月归国,携回经卷凡一百三十四部,一百四十三卷。《目录》中有西川印子《唐韵》一部五卷,同印子《玉篇》一部三卷。

  (5)《册府元龟》(卷160)记载,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十二月丁丑,“东川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故命禁之”。

  (6)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7下《文宗纪》云:“(大和九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

  考证印刷术的起源,类似佛经、历书的史料记载还有很多。这至少说明宗教推广和农业生产所需要季节时令,正是早期佛经、历书得以首先刊刻的缘由。以下是根据张秀民、宿白、翁同文等人的相应资料,连同笔者本人的资料搜集制作了《唐代印刷事例简表》。其中还有可质疑之处,原因或源于实物证据与史料记录的疏离,或源于古文字中可能出现的模糊和歧义。文章篇幅、主旨所限,不能一一辨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