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临死前清醒过来哀叹道:“如果我们齐心协力,不至于此啊。”他只是戴了一顶误国的大帽子,清谈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晋亡也不是清谈的过错,社会的贫富不均,豪门的奢侈贪婪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王衍只会坐谈论道,夸夸其谈,如何懂得指挥军队,众人推他做元帅,王衍不敢当,让别人,谁也不肯指挥军队,西晋的政府和军队腐败成什么样子,十万人马竟然找不出一名主帅,此时若有名将与石勒放手一搏,孰胜孰败,尚在两可。找不出人选,众人无奈,只得秘不发丧,载着司马越的灵柩返归东海国,退回老根据地。
他们不敢跟石勒打仗,石勒却不肯丢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亲率轻骑追司马越之丧,在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郸城东北)追上晋兵,把无人指挥的晋军打得大败,“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
羯兵生擒王衍、司马范、司马济等诸王贵戚、士族豪门,石勒挺有意思,把他们召集到账幕中坐下,询问晋朝灭亡的原因。王衍不愧座谈名士,侃侃而谈,把灾祸失败的原因胡乱说了一通,又说什么不干自己事,我本来不想当官,对于世事一窍不通,更为可气的是竟劝石勒称帝,可能还想保住自己这条狗命吧。他这通胡言乱语,把个石勒气得够伧,心想我从小受尽苦难,老百姓水深火热,饭吃不上,衣服没得穿,哦,不干你们这帮治理国家的大臣们事儿,那干谁事呀?晋书的作者房玄龄先生美化了石勒的回答,石勒不识字,说不出这么漂亮的文言文来,但石勒就是这意思,他说:“君少壮登朝,名盖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命令左右将王衍扶出去,可能当时王衍已经瘫痪。众人七嘴八舌,讲些求饶的话,司马宗室之中真有不畏死的人,襄阳王司马范神色俨然,呵斥众人道:“事情到这地步了,说什么呀!”石勒佩服有胆气的豪杰,不忍心用刀杀害,半夜,羯兵推倒房屋墙壁,司马范等人体面的死去。
第六章 奴隶皇帝(5)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使天下大乱,民族仇杀、群雄割据导致血流成河的灾难开始了,司马宗室和高门士族们自己酿造的苦酒只能自己饮下去。不要轻启战端,珍惜和平吧,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那是人间的地狱。
石勒剖开司马越的灵柩焚尸,对人说:“乱天下的人就是他,我为天下报仇,焚其尸骨以告天地。”石勒将天下大乱的原因归结到司马越身上没有什么道理,司马越是八王之一,石勒是把对八王之乱的痛恨转移到司马越身上。当然东海王司马越对八王之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从跟着楚王司马玮起事以来,每一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战争动乱,总能找到司马越的影子,司马越是个奸雄,也有能力,但不公平和腐败却不是一个司马越能够解决的问题,大晋国的灭亡势不可免。谁能继续撑起晋朝的旗帜呢?
请看下一章,牛继马后。
第七章 牛继马后(1)
“牛继马后”什么意思呢?是一个典故,相传司马懿当政之时便有经营天下之心,当时流传天下的讖书“玄石图”上载有“牛继马后”的字样,司马懿疑心司马氏得天下之后会被牛姓之人夺去,不惜用毒酒杀掉自己的大将牛金。世事难以预测,等到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之时,他的妃子夏侯氏风流放荡,与小吏牛氏私通产下一子,这个人就是司马睿。
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公元276年(晋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晋史载“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及长,白豪(白毛)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一副帝王之相。可惜魏书没有这么客气,不仅未描写他的神异,反而揭露了他不可见人的身世,“晋将牛金子也。”赫赫六个字,真可以让人无地自容,堂堂晋国皇帝,司马氏子孙却是外人之子,汗颜!到底是否确有其事呢?司马睿是何血统呢?其实我们看看美国人的大选便会心知肚明,党派之间、各个候选人之间互相攻击、讥讽、恶意谩骂;揭短、挖老底,甚至造谣中伤。北魏与东晋,以及以后的南北朝就是处于这么一个境地。为争正统不择手段,“牛继马后”就是北朝政权精心炮制的一个丑化东晋王朝的故事。话又说回来,你或你的父母若身正不怕影斜,别人又怎么能丑化得了你呢?
无论他姓司马还是姓牛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对历史来说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开创了江东政权,使晋国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司马睿十五岁继承父爵为琅琊王(王国区域大体在今山东临沂县北部一带),八王之乱中,诸王各怀异志,司马睿“沈敏有度量”非一般之人,因自己并非帝室直系,故而恭俭退让,以“不争”免祸。时人对他并未特别看重,只有侍中嵇绍异常推崇,对人说:“琅琊王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
司马越在皇室内乱中脱颖而出,司马睿的封地琅琊国与司马越的封地东海国相邻,因此司马越对他另眼相看,拉拢有加,司马睿也借机成为司马越的党羽。被朝廷拜为员外散骑常侍,后迁官左将军,成为东海王集团中的一名骨干,与司马越参军、世族豪门王导成为至交,二人雅相器重,契同友执,为“王与马共天下”的江东政权打下基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