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康帝仅仅在位两年得病去世,康帝病重时,庾氏兄弟欲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君,何充坚持立帝子,征得晋康帝司马岳同意后,年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被立为太子,同年继承帝位,是为晋穆帝,22岁的太后褚蒜子设白纱帷于太极殿,抱子临朝称制。何充上疏请求褚太后的父亲褚裒执政,褚裒坚决不以外戚身份参政,固辞侍中、尚书、卫将军、录尚书事等职,请求外任,强调说:“臣有何勋可以克堪?何颜可以冒进?” 最后接替去世的郗鉴出镇京口去了,褚裒果然皮里春秋,极有见识的主儿,远离是非之地,自褚裒后东晋再无外戚专权之祸。
江州刺史庾冰、荆州刺史庾翼又先后死去,一个名叫桓温的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进入东晋权臣的行列。公元345年,晋穆帝永和元年秋,桓温接替庾翼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公元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六月,桓温一边上书朝廷北伐中原,一边率荆州兵出屯安陆,后赵的扬州刺史王浃拱手让出寿春投降。晋廷忌惮桓温,不肯让他总督兵马,押下他的奏疏不回,任命褚裒为征讨大都督,发兵三万自彭城(在今徐州)北进。
桓温几次上表北伐都被朝廷留中不发,东晋朝廷为何对桓温如此忌惮呢?桓温又是何许样的人物呢?
桓温,字元子,桓彝之子,桓温出生未满周年被桓彝好友温峤见到,温峤善相人,一见之下惊奇道:“此儿有奇骨,快让我听听他的声音。”等听到桓温的哭声,温峤赞道:“真英物也!” 桓彝非常高兴,夸奖自家孩子谁不开心,何况此话出自名士温峤,即如此干脆起名字就叫“桓温”!
苏峻之乱中桓彝起兵讨贼,为韩晃、江播所败,困守孤城誓死不降城破遇害。晋廷平乱之后,将苏峻碎尸万段,余众不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发誓为父报仇。三年后,江播死去,江彪等三个儿子居丧,害怕桓温寻仇各藏兵刃防范,桓温诡称吊宾进入江府手刃江彪,连同他的两个弟弟一并杀死。
桓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痣)。名士刘惔对人称赞说:“(桓)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眼睛像紫石英那样棱角分明紫气流动,胡须像刺猬刺那样坚硬,)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由于士族名流的交口赞誉,加上忠臣遗孤,桓温被选为驸马,尚晋明帝女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父爵万宁男,进入仕途。一路平步青云,二十三岁做到琅琊太守,累迁徐州刺史,三十一岁总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两年后,年仅两岁的穆帝司马聃在褚太后的怀里登基称帝,力主北伐的庾翼去世后,常年都督荆州的庾氏青黄不接,其子不为朝臣看重,执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力主桓温都督荆州,同年八月,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都督荆梁司雍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地富民强,财政收入为天下之半,素为东晋之重镇,桓温以荆州之地为根本,大力发展桓家势力,组建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为日后北伐中原和操纵朝廷大权打下基础。桓温少年得志,身居高位,但他深深懂得没有功绩、没有声望不会得到天下人真正的认同。若想得到如日中天的威名只有北伐中原一条路。
第十六章 杀胡令(3)
公元346年十一月,刚刚接手荆州一年零三个月桓温将北伐的矛头指向益州(四川)的成国。成国建立于公元306年,由巴氐人李特之子李雄所建,十六国之一,李雄称帝后,因诸子不合其心意,竟弃用他的十个儿子,任命侄子李班为太子,他的这一决定为成国的危机埋下伏笔。李雄死后,诸子杀掉李班争位,最后李雄第四个儿子李期胜出称帝,兄弟互斗给了李雄堂弟李寿一个机会,他逼死李期登上帝位。李寿称帝前期尚能有所作为,到后来学习石虎大修宫殿,滥用民力劳民伤财,成国元气大伤。李寿好的不学,一个石虎有什么好学?他死后其子李势继位,李势色鬼一个,史书载:“(李)势既骄吝,而性爱财色,常杀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国事。性多忌害,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百官士民人心惶乱,加上益州土箸人的反抗闹事,成国处在乱事之秋,桓温第一个拿它试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桓温上表朝廷西征,大臣们认为蜀道险远,荆州兵少难以取胜,刘惔说你们不必担忧桓温不能灭蜀,他这个人善于赌博,没有把握,他是不会下大赌注的,你们还是考虑一下灭蜀后桓温坐大的事吧!朝廷将桓温的表章留中不发,桓温也不等,仅率舟师一万入川。晋军逆流而上,三战三捷,逼降李势,成国皇帝李势低下头来,不仅把妹妹送给桓温,在桓温面前竟然低声下气地自称“略阳李势。”也算个识趣的人,凭着和桓温的姻亲,被封为归义侯,过了十四年正常人的日子,亡国之君,他算是个好命的。
桓温灭蜀之后,声威大震,不过他远没有满足,见石虎死掉,认为北伐时机已到,再次上表朝廷请旨北征。这一次东晋小朝廷再也不敢给他机会了,功高不赏那还了得,可是不思进取势必受到天下人的谴责,朝廷任命褚裒北伐。
北伐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之上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数。东晋朝野上下沾沾自喜,认为中原光复指日可待。只有光禄大夫蔡谟独独不以为然,他的回答别具匠心,颇有深度,一语道出江左的东晋政权为何不能重新统一中原的根本原因,他对人说:“胡灭诚为大庆,然恐更贻朝廷之忧。”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是这么个意思,“胡人被消灭确实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然而恐怕这更给朝廷带来忧患。”听的人不明白就问他,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蔡谟答道:“夫能顺天乘时济群生于艰难者,非上圣与英雄不能为也,自余则莫若度德量力。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才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这段话翻译过来,如下:“能够顺应天意、掌握时机把百姓从艰难困苦中拯救出来的事业,如果不是最杰出的圣人和英雄是不能承担的。不如老老实实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与力量。反观如今讨伐赵国之事,恐怕不是当今的贤达之辈就能办成的。结果只能步步为营,分兵攻守,这是以劳民伤财为代价来炫耀个人的志向。最后会因为才能和见识粗陋平庸,难以遂心,财力耗尽,智慧和勇气全都变得窘困,怎么能不给朝廷带来忧患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