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清风云_鹿鼎公子【全八册完结】(135)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顺治身上的那些叛逆和敏感,康熙都继承了。但是更可怕的是,康熙比他父亲多了沉着、勇气和城府,俨然是一个经过改良修复的升级版顺治。

  鳌拜擅权康熙早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不尽快拿下鳌拜,他感觉朝政会越来越混乱,自己的权力也会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既然不能请示孝庄,那就来个先斩后奏。

  擒拿鳌拜之后,康熙最担心的莫过于孝庄的态度。如果孝庄不同意这事的话,康熙估计也只能乖乖地放了,除非他敢进一步软禁太皇太后——康熙不是没有这个胆子的。康熙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知道木已成舟后,孝庄如果否定他,事情就不好收场,顺水推舟是人的正常本能。当然,康熙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和祖母翻脸,自己单干,让祖母出局。一个花季少年能有这么惊人的权谋和敢作敢当的勇气,确实让人震惊,让人佩服,也让人心底发寒,然而这正是帝王的本色。

  应该说,顺治的一生致力于对孝庄的叛逆,但顺治至死都没有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终这个任务被他的儿子康熙完成了。相信,顺治九泉之下也会瞑目的。

  结果出来了,康熙胜利了,孝庄妥协了。孝庄虽然妥协了,但提出不要把斗争扩大化,尽量避免引起社会动荡。这一点,康熙欣然接受,毕竟他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刽子手,动不动就喜欢集体屠杀。

  扳倒鳌拜,康熙的人生之路就顺畅得多。然而,这件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康熙不光打倒了权臣,还结束了孝庄幕后操纵国政的局面。从此,大清国康熙一个人说了算。

  康熙成为权力竞争的最大赢家,在对待祖母孝庄上面,就表现得特别孝顺,这种孝顺似乎有些过了头,过了头的东西就给人作秀的嫌疑。孝庄外出疗养,一向亲政的康熙也会陪同前往,不离左右,在世人眼里,康熙绝对是一个孝顺孙子的典范。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夭折、皇后生病,康熙也居然瞒着不告诉祖母,还是陪着祖母。

  康熙这么做或许是为了弥补孝庄对自己的不满,一个权力熏天的女人突然之间没有了权力,肯定会有失落感的,哪怕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不是那么强。康熙坚持这么做只是为了告诉祖母一个道理:人走了,茶还是热的,没有权力,亲情还是有的。

  后来的二十多年里,康熙隔几天就向祖母请安一次,孝庄感动之余分明也觉得这孩子还防着自己,怕大臣跟自己走得过近,分了他的权。孝庄其实不是一个权力欲望特别强的女人,到了晚年,她也只想好好过日子,犯不着跟孙子去争权。

  从此以后,康熙开始逐步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

  第二章 削藩——帝国最惊险的时刻

  当年,经略洪承畴来到云南的时候,吴三桂请教他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洪承畴回答说:“不要让云南一日太平,只有天天出乱子,你才能保住地位扩充势力。”洪承畴一语道破法门,让吴三桂受益匪浅。

  帝国身上的三颗大肿瘤

  打倒鳌拜反帝王集团后,康熙又把眼光投向了远在边地的三藩。

  这三个人我们都非常熟悉,我们先说说辽东人尚可喜。尚可喜在崇德元年被封为智顺王,顺治年间,跟随多尔衮追击李自成,李自成战死后,他回到辽东旧地。顺治三年,大顺军余部在南方起义,尚可喜奉命平定湖南。顺治六年,因平叛有功晋封为平南王。随后,他又击败桂王,不久,又在广西打败大西军余部和桂王的联军。由于尚可喜功劳卓著,清廷让他镇守广东。

  耿仲明也是辽东人,以前和定南王孔有德都是毛文龙的部属,毛文龙被杀后,他们先投靠孙元化,后来又造反,绑架孙元化,最后投靠皇太极。在多尔衮入关,追击李自成的过程中,耿仲明也出力不少,李自成战死后,耿仲明还师辽阳。顺治三年,耿仲明出征湖南,立功不小。顺治六年,耿仲明进封靖南王。后来,耿仲明随尚可喜征广东时,部将藏匿犯人,清廷削夺他王爵,罚银五千两,耿仲明吓傻了,畏罪自杀。他的儿子耿继茂取代他的位置,和尚可喜合力拿下广州。清廷论功行赏,让耿继茂继承父亲的王爵,接着耿继茂又立下了不少战功。顺治十七年,耿继茂镇守福建。耿继茂的儿子耿精忠同豪格女儿结为夫妇,被封为和硕亲王。康熙十年,耿继茂病死,耿精忠承袭靖南王爵位。

  吴三桂我们就不用介绍了,这个人的知名度实在太高,绝对是汉奸中的明星人物。在三藩中,吴三桂的功劳是最大的,对于大清定鼎中原最给力。

  三藩让康熙感到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军事力量的雄厚。

  清朝定鼎中原后,为了节省开支,让三藩裁军。结果,名义上,耿、尚两藩各有兵力三千人,吴三桂有一万多人。实际数目肯定比这个要庞大,何况三藩一直在扩充实力。《闽中纪略》记载耿精忠光是王府里就有万余兵甲,地方上一些兵力也有很多,而且府中男子十四岁以上,全部配发弓箭,天天训练。除此之外,三藩还有绿骑兵和投诚兵,绿旗兵是由投降的明军组成,耿、尚二藩有绿骑兵各七千人,吴三桂有绿旗兵几万人。至于投诚兵则是指农民军的投降部队。这么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三藩实力的可怕。

  三藩可以说是三家庞大的家族企业,重要将领都是由他们的亲信担任。在大清版图内,三藩俨然三个独立王国。吴三桂等人虽然在军政大事上会通知一下清朝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是自个儿说了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