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这个观点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观点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当年吴三桂造反就因为在长江边踌躇不前,误了大事。太平天国如果倾巢出动,确实很有可能拿下北京。但是有几个问题必须考虑到,首先这么做风险是相当大的,南京一战中就能看到八旗子弟在绝境中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如果不能拿下北京,太平军很可能就会走向崩溃的边缘。其次,就算是拿下了京城又怎么样?太平天国能统一全国吗?
有人觉得,连京城都拿下了,这天下自然是你的了。其实不是这样的,黄巢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长安,最后还是兵败被杀。李自成也打进了北京,最后还不是落得逃亡被杀的命运。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当时有两大威胁,而且都是致命的威胁。一个是内部的矛盾,在南京尚且杀得你死我活,到了北京,权力更大,内讧只会更加激烈。第二个是地方上的力量,推翻了清政府不代表就创建了新政权,北洋军阀的例子我们都看到了,洪秀全如果在北京当了皇帝,曾国藩、左宗棠这些人会同意吗?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我们认为攻克南京之后如果倾巢涌向京城是一个自取灭亡的决策。如果不信的话,我们看看当年朱洪武是怎么做的,朱洪武拿下南京之后,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后吃掉陈友谅和张士诚,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巩固最后才决定北伐,赶走元朝统治者。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向荣很快在孝陵卫创建“江南大营”,琦善在扬州创建江北大营,这两人好比是蹲在天国门口的两头老虎。如果太平军全力北伐,一定是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要搞清楚这次北伐绝不容易,这次北伐跟历史上的其他北伐不太一样,它奇怪的地方就在于北伐的兵力少得可怜,只有两万人。这就让人费解了,让两万人拿下京城,洪秀全和杨秀清虽然肚里墨水很少,但也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其中必有隐情。
定都南京两个月后,太平天国高层发出了北伐和西征的命令,北伐军由李开芳和林凤祥率军,主力部队由两万广西人组成。
朱元璋北伐时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后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后也用兵十多万,还是在武器不对等的情况下。洪杨用两万人北伐这是在闹着玩吗?北伐将领李开芳和林凤祥虽然骁勇善战,但北伐事关重大,理应派上韦昌辉或是石达开这样的人当元帅才对啊!太平天国这次北伐确实给人留下了太多的疑惑。
为了解开这些谜底,我们还得从清朝的军事体制入手。在写清朝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清朝的兵力非常分散,总是几千人、几百人一调,最多也就几万,从来没有一次性调动十万大军的,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见的。这首先说明了清朝的兵力比较少,国家的常备军不超过八十万,其中绿营六十万,八旗兵二十万。实际数目更小,因为各营都有缺员的情况。
读者一定很好奇,到清朝时中国已经有四亿人口,组建一支两百万的大军完全没问题,为什么兵这么少呢?这还得从清朝政权说起,清朝是外族政权入主中原,八旗兵不是很多,他们能放心军队里全是汉人吗?所以,清朝皇帝在政治和军事上最讲究控制和平衡,让下面互相牵制,从而维护统治的稳定。
太平天国军队爆发后,清朝真正能调动的军队不过四十万。这四十万能够作战的军队还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清廷调兵几百人上千人,这在以前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鸦片战争时,西洋军队几千上万人在神州大地横行无阻,很多人都嘲笑清廷的软弱。其实,他们也有难处,首先是兵少,其次又分散。真正跟洋人作战的部队也多不到哪里去,通常也就是一两万人,有时候洋人的军队还更多一些。
清朝军事制度深深地打上了外族政权的烙印,由于满族人口少,他们必须控制汉人军队的数量,从而导致军队整体规模较小。由于是外族入侵后创建的政权,他们随时担心各地出现起义,又将这些少得可怜的军队分驻到全国各地,如果出现会党起义立时弹压。而且各地的驻兵都是互不统属的,目的也是为了互相牵制,防止这些军队联合,操于一人之手,对清廷构成威胁。这也是曾国藩解散湘军的原因,他不解散的话迟早要跟清廷干仗。
几百人、上千人的小军团分驻在全国各地,而且这些小军团的头目互相不节制,这固然不会对清廷构成威胁,但对于镇压太平天国这样大规模的起义也很不利。太平天国动辄几万人,如果有一个会打仗的统帅,可以轻松将清军的小军团一一歼灭。因为清军不够,各地才组织乡勇,正是这些乡勇的存在遏制住了太平军的步伐。
写到这里,我们多少理解杨秀清为何安排两万人北伐了。首先李开芳和林凤祥都是优秀的将领(虽然不是帅才),而且两人互补,一个有勇,一个有谋,如果他们指挥得好的话,未尝不能成功。北伐军后来被胜保和僧格林沁两个军团打败。其实这两个军团加起来也不过四万人,两万人打败四万人并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
八旗军总共有近二十万,其中两万在南京之战中全军覆没,还剩下十八万。如果灭掉胜保和僧格林沁的军团还有十四万,一般认为清廷不会把这十四万人全部押注,这些人可能是负责保护爱新觉罗家族北逃的。清廷会不会这么做不知道,但杨秀清很可能是这样想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