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烦不胜烦:“我说劳驾你顾全点大局行不,逃难之时名堂还这么多,你以为你是皇上啊!”
慈禧还想哀求,肃顺已经扬长而去。
到了热河行宫后,肃顺想办法让咸丰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对于下面的妃嫔却非常吝啬,尤其是慈禧,日子过得更为艰难,每月的伙食费不到一百个铜钱。
肃顺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慈禧对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忍受。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上突然病危,接连几天昏迷不醒。之后,有段时间回光返照,感觉精神不错。
一天,咸丰召见肃顺,在召见之前,咸丰已经让所有闲杂人等都退下,肃顺一进来,就感觉到皇上有大事要找自己商量。
果不出所料,咸丰让肃顺坐下,在封建社会里,皇上让臣子坐下那是莫大的恩宠。肃顺当然不敢越礼,但咸丰坚持让他坐下,他只好找个垫子,坐在地上。
咸丰有气无力地说:“肃六,朕对你如何?”
肃顺一听,立即五体投地,说道:“皇上对奴才的恩德比天还高比地还厚,奴才来生也报答不尽。”
咸丰听了点点头,疲倦地说:“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朕自信待你不薄。我们君臣一场,也是缘分,只是恐怕来日无多了,现在朕最担心的是皇后。”
听皇上这么说,肃顺泪流满面,说道:“皇上,你不要乱想了,皇上正当年富力强,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咸丰淡淡地说:“朕如果走了,你要保护好皇后,不要让别人欺负她,如果有人想爬到皇后的头上,你一定要阻止。”
七月十四日,咸丰的病情加重,大家都在积极准备,以防皇帝驾崩后,会出现混乱。混乱中,有人得利,也有人会遭殃。
七月十六日,上午咸丰还好好的,下午突然昏厥。御医赶紧过来为咸丰诊治,咸丰苏醒以后非常无力,立即召集王公大臣等人。咸丰对大家说:“朕可能快不行了。”
接着,咸丰说出了八个顾命大臣的名字,这些人清一色都是肃党。在顾命大臣的名单中没有奕䜣,咸丰是担心奕䜣变成本朝的多尔衮。
这时,咸丰握着同治的小手,流泪地对肃顺等人说:“朕把载淳交给你们了。”
八个顾命大臣连忙跪地,说道:“臣等一定尽力辅佐幼主,请皇上放心。”
接着,咸丰让人写下谕旨:“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钦此。”
临终前,咸丰也召见了慈禧,不过他说的话让慈禧有些无语,咸丰说:“兰儿,朕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尊重皇后。”
慈禧愣了片刻,立即说道:“臣妾一定谨遵皇上教诲。”
当天晚上,咸丰就驾崩了。
听说咸丰死去,肃顺大哭,其悲痛之真切,不可能是作秀,一个奴才对主子的忠心表露无疑。
消息传到北京后,最郁闷的是恭亲王奕䜣,自己做了那么多事,连个顾命大臣都沾不上。他明白皇兄就是到死都还在猜忌自己,奕䜣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出局,在权力场中,有时候出局意味着危险。
咸丰虽然西去,但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政务交给顾命大臣。他也考虑到顾命大臣可能擅权,操纵朝政,所以又给了皇后一个“御赏”印章,给慈禧一个“同道堂”印章,这个印章虽然名义上是载淳,但其实还是由他的母亲慈禧保管。顾命大臣所拟的圣旨,只有在上面盖有“御赏”印章,末尾盖有“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样三方制掣,能够确保权力平衡,至少咸丰是这样盘算的。咸丰如此设计,是希望通过牵制作用,等载淳长大时,皇权能够顺利过渡到他手中。设计不能说不精致,但他错误估计了中国人的本性,错误估计了权力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政治里,权力制衡是非常罕见的东西,权力最终还是会汇聚到一人的手里。
根据中国的权力逻辑,这三方中最终有两方会出局,最终心狠手辣的人掌控局面,成为新一轮的独裁者。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后,要么是肃顺,要么是慈禧。
事实上,咸丰去世没多久,肃顺等人就向慈禧开战了。顾命大臣拟了一道圣旨,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天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说两宫并尊,但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显然是更尊钮祜禄氏。慈禧当然会记恨。
两宫智除肃顺
1861年8月24日,肃顺带着顾命大臣们进入东西宫,和两位太后讨论公文处理的程序。肃顺说,奏折由八位大臣看就行了,谕旨也由八大臣共同拟定,两宫太后只要负责盖章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太后不可以更改谕旨。
这个要求无论是钮祜禄氏还是那拉氏都无法接受,她们坚持要审阅谕旨,只有经过她们的审定,谕旨才能生效。
其实,肃顺的要求并不过分,咸丰临死前授权给这两个女人,无非是要她们在关键时候限制顾命大臣,所谓关键时候就是顾命大臣有可能作出危害大清江山的事情。两宫太后要求审阅奏折和谕旨,分明是想干政。
钮祜禄氏本来对政务兴趣不大,她所以这么做,显然是受到了慈禧的怂恿。在慈禧跟权臣的斗争中,钮祜禄氏始终与慈禧的步调保持一致。钮祜禄氏真是一个蠢女人,她连真正的敌人都看不清楚,最后被人吃掉也是情理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