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太多曹操在前面做下的案例,王肃才对目前的局势在眉宇间忧色浓郁难消,既然要推举司马懿上位,就希望能稳稳当当的,不要惹出什么乱子和反对意见。“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推戴司马大将军之事牵连关系甚广,不可小觑!崔司空、董司徒、高廷尉,你们也应该知道,汉末建安十三年之夏,太祖武皇帝的确是在晋位丞相、独揽朝纲之后才挥戈南征的,可正是他在晋位丞相一事上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才引起了荀令君、孔大夫等拥汉名臣的一致反感,才导致了自己在朝野上下人心大失,才酿成了霸业中殂的‘赤壁之败’!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所以,依王某之见,咱们是不是可以等到司马大将军平辽灭燕,凯旋归来之后再议此事?”
王肃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以前曹操的故事在大家的心中留下深刻记忆,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这次赌博有啥风险,室中再一次静了下来。在座的每个人都在紧张而认真地思考着,谁也没有开口讲话。只有那铜枝灯架上的蜡烛焰苗在“毕毕剥剥”地脆响着,一下一下炸得众人心头微微发乱。
董昭拥护司马懿上位的心情最急迫,他也是希望在自己即将告老还乡之前为家族与子孙留下点政治财富。“王大人,先前在推动大家联名推戴司马大将军一事上,你不是最积极的吗?”董昭从榻床上坐直了身子,喘了几口粗气,甚为费力地说道,“你瞧,本座和崔司空都是半截身子早已入土的人了,再拖个一年半载,我们能活着看到司马大将军平辽灭燕凯旋归来,只怕是千难万难了。”
听董昭这么说,在座的诸位大多都与同感,大家的年纪都不小了,在朝中也没几年好混,能在最后的时光里为家族为子孙留下政治遗产是最大的成就了。王肃皱紧了眉头,沉沉一叹:“倘若公孙渊没有僭号造反,眼下自然是我等推戴司马大将军晋位丞相的最佳时机!可是,现在公孙渊已经公然自立作乱,朝野上下正逢危机临头,人心惶惶不安,我等怎好再去联络推戴?唉,此事当真令人左右为难……还是得怪那个陛下猝然发诏逼反了公孙渊!他是不是在宫中闲得太慌,成心要给自己添乱啊?居然自己去硬捅辽东这个‘马蜂窝’!”
18 报应不爽来得快——曹家怎么做,司马家怎么学从此司马懿掌握了朝中的大权,魏主曹芳成为了他的傀儡,朝中大臣们一致要求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
按照惯例,司马懿肯定得推辞几回,说自己年老力衰,不堪重负,不能担当丞相大任,但曹芳不准,让司马师与司马昭两人协助父亲一起管理国事,等于说是把天下大事全部交给了司马氏全权处理。
司马懿突然想起,虽然诛杀了曹爽一家老小,但在魏国的军队中还有不少曹家的势力,如果不全部清除的话,只怕会有变故,比如说夏侯玄就是曹爽的亲戚,他目前守备在雍州等处,手握重兵,如果他突然造反作乱,我们该怎么办呢?
司马懿让皇帝下诏书送去雍州,让征西将军夏侯玄赴洛阳议事,这其实是诱捕政敌的常用手法。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不及细想,就引本部三千兵造反。镇守雍州的刺史郭淮,听说夏侯霸在他负责的领地内造反了,自己责职所在不能不管,赶紧带着本部的兵马来与夏侯霸交战。
郭淮与夏侯霸在阵前见面时,照例要先互相喝骂,郭淮出马大骂夏侯霸道:“你好歹是大魏国的皇族,平白无故为何造反?”夏侯霸心想你明知故问,于是也回应道:“我们曹家祖祖辈辈打下的江山,竟然被司马懿给霸占了权力中枢,还冤枉诛杀了我的兄弟曹爽全家,现在估计是想要来杀我了,我这是打算为国讨贼,根本不是造反。”
古时候打仗,两军对峙后,主要是双方的主将出马拼杀,一般总是大家说不拢,于是出马见高低,郭淮与夏侯霸打完口水战后开始动手,他挺枪驱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也是挥刀纵马来迎。不知是真是假,反正郭淮感觉打不过夏侯霸,两人战了不到十合,郭淮就败走了,夏侯霸随后赶来。
夏侯霸正在追赶郭淮呢,忽然听到自己的后军呐喊了起来,他急忙回马往后看时,之见魏军的监军陈泰引兵从他的后方杀来。看到夏侯霸的军队乱了,郭淮又转回头来,从前方杀了回来,两路夹攻,把夏侯霸打得前后不能相顾,大败而走,损失兵马大半。夏侯霸被魏军追得无路可走,只好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奔向了蜀汉一方的汉中,投靠蜀汉后主刘禅去了。
19 信仰有不同,人本是一家——战争中的分分合合有人去将此事报告给蜀国的大将军姜维,姜维一开始有点不信,想那夏侯霸乃是魏国的皇亲,是曹家宗族的重要人物,怎么可能来投靠我们蜀汉政权?后来得到确切消息,确实是夏侯霸来投,于是才赶紧打开城门将夏侯霸迎进了汉中城。
夏侯霸原本与姜维的西蜀军队是敌对状态,现在竟然舍命来投,也算是迫不得已。姜维安慰他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既然魏国留不住你了,我们欢迎你来投靠大汉政权。”姜维还设宴招待夏侯霸,因为夏侯霸此时来投,肯定带来许多敌对方面的情报,对蜀军的作战很有帮助,在宴席上姜维问道:“司马懿掌握了魏国的国家大权,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来打我们蜀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