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年纪不小了,他一辈子专研学问,以大学问家自居,看到年轻人如此好学上进,自然十分开心,徐徐言道:“刚才听得这三位公子的释义答案,心中真是激动不已。如今儒学昌明,英才辈出、妙语连珠,实乃本座平生所遇所见之最大快事,本座在此就拜托在座诸君献身相助啦!”说着,他竟从席上站起身来,向着堂下坐着的诸位青年才俊、儒林后进子弟们环揖一礼,态度极为恳切——很多人都瞧见他眼眶里泪花闪亮。
表达完自己的心情后,王朗感觉对年轻人应该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囊相授,这才是当老师的本分,他稳定了心神,向曹丕、曹植、司马懿缓缓而道:“三位公子的答案都是很好的。不过,我们儒学圣道的修习共有三个层次:进门、登堂、入室,由低而高,循序渐进。三位公子,请恕本座据实相告。”
虽然曹家公子家世显贵,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一律平等,老师都要一视同仁,他用眼角余光瞥了一下曹丕、曹植的反应,咬了咬牙,最后暗暗决定还是直言而道,“依本座看来,曹大公子的‘仁者能使人爱己、智者能使人知己’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进门之见’;曹三公子的‘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之语,乃是修习儒道的‘登堂之见’;而司马公子的‘仁者自爱,智者自知’之语,方是修习儒道的‘入室之见’!”
其实王朗做人做事也很有分寸,就算目前他是以老师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但仍是重视说话的技巧,他讲到这里,又往三人脸上一看,却见曹丕听了之后面色一窘,颇有些不快;曹植听了之后微微颔首称是;司马懿听了之后面无表情淡定如旧。
虽然忠言逆耳,但作为老师总不能误人子弟,该说的还是要说,于是他又耐心解释道:“荀令君为什么要问大家这个问题?他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人若不自爱,则焉能爱人?反之,人须先自爱而后能爱人,能爱人而后能使人爱己;人须先自知而后能知人,能知人而后能使人知己!”他这番话讲完,堂上众人已是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34 荀彧的见解——绝代高人的精彩教义
在任何时代,各个领域的大咖永远是最牛的人物,东汉时期的文学界,荀彧就是这样的大咖,在所有学子的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掌声喝彩之中,荀彧仍然静若幽谷。他端起那只黄玉双耳鹤纹杯,轻轻呷了一口清茶,润了润自己的嗓子,然后双手又是轻轻一抬,全场立刻又静了下来。
能够在这样的学习讨论会上与荀彧对话,向他请教问题,这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就像我们平时能有机会向中科院院士提问一样,荀彧正欲开口发话,却见司马懿坐在席上突然高高举起了右手。“仲达,你有何事?”荀彧伸手向他一招,“起来讲罢。”“令君老师,小生斗胆想问您一个问题。”司马懿面色恭然之极,垂眉敛目,站了起来轻轻问道。
司马懿的做法引起大家的不满,有些人心里想,难道他太想表现自己的才华了?全场儒学学子们顿时如同潮水一般涌动了起来。刚才会场的规矩是已经宣布了的呀——这次会上,只许令君提问出题,堂下众位青年才俊只能应声答题啊!他司马仲达这时却跳出来想问令君老师什么问题?怎么这么不守规矩哟!
荀彧倒是没啥不满的反应,他想既然司马懿敢于主动提问,必然有他的道理,不妨听一听,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很好。你且问吧。”荀彧在稍稍一愕之后立刻恢复平静淡定,语气中又裹带着一股强劲异常的力道,“不过,你挑战了会规——所以在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之后,本座要罚你在我荀门做受业弟子,随时随地都要向本座执持师礼!”
嘿嘿,竟然还有这种事?看来令君老师也是看颜值的,除了颜值还看悟性,好的弟子往往像好的老师一样难找,全场诸人又是一阵哗然。荀彧的这般举动叫什么“罚”啊?司马懿大胆违规挑战他的权威,他却要收他为徒?荀令君虽以爱才如命而著称,却也不该对司马懿一味优容包涵到这般境地啊。
在这个时代,要想去荀门做受业弟子可不容易,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成的,就像我们要入读清华大学差不多,司马懿听了他这话,不禁暗暗一怔,但此刻他亦无暇深思,便顺口而道:“令君老师如此优礼包容,小生真是汗颜了!既是这样,小生就在此拜师了!”说罢,在席位之上伏身而跪,恭恭敬敬地向荀彧叩了九个响头。
就像北大、清华这等优秀大学每年也要去争夺各省文理科状元一样,一旦发现有好的弟子,荀门也是要争夺的,因为也只有优秀的弟子以后才能将荀门发扬光大。荀彧高坐方榻肃然受下了他这一番拜师大礼,右手一挥,让他起身而立,缓声而道:“仲达,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既然成为了荀门弟子,司马懿提问也就不再惶恐,他心里有很多疑难问题,正好逐一请老师指正,他恭然应了一声,徐徐问道:“依小生之见,天下之士或以德扬名,或以勇立身,或以智行道,心中念念所求者乃是一个‘成’字。请问令君老师,在您心中这个‘成’字该做何讲?小生恳请赐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