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就叫,将计就计,大放烟雾,迷惑众生。高,果然高啊。
王凤没理由再吃眼前亏了。他马上给刘骜打了一个报告说,一定要坚持真理越辩越明的原则,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彻底开放汉朝言论自由。
王凤的烟幕弹,的确够大。放完以后,他就潜伏起来。
一年过去了,天下无事。
一年后,王凤像一条冬眠的老蛇,慢慢地又游出洞面。这一次,他是要扶某人上道。
王凤之所以要浮出来,是因为他逮到了一个好机会。那就是,御史大夫张忠逝世了。老的走了,新的必要填上,那么御史大夫的肥差谁来填上?王凤立即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王牌卧底王音。王凤的确要感谢王音,如果不是他窃到了王章的密奏,王凤将沉没,历史将改写。冲着这点,王凤有必要替王音铺一段台阶。
公元前23年,四月二十七日,刘骜下诏令,封侍中兼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
事实上,王凤不仅是替王音铺路,他更是努力打造一个绝无仅有的、永不沉没的权力世家。
在21世纪的今天,什么东西最贵?人才。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什么东西最贵?同样是人才。这个道理,我们明白,王凤比我们更加明白。
不得不承认,在权力运作方面,王凤是个顶级专家。他认为,王氏家族这个权力公司,想要走得更远、玩得更久,不可以缺少人才。王家缺人才,更缺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人才。毫无疑问,王音是王氏家族中,最具潜力的一个。
在权力的棋盘上,王音是一枚好棋。他必须将这枚棋子下活。此棋活了,王氏家族的权力,即可保住了。
王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让王凤着迷?事实上,要将王音抛出王家,到广阔的汉朝官场,与众多权力高手一比,他什么都不是。王音之所以在王家脱颖而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是王音太牛,而是其他人太垃圾。
王音只是王凤的堂弟,如果论资排辈的话,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因为,比王音名声更大、能力更足的,还有王凤的五个被封侯的弟弟。
然而王凤认为,他那帮兄弟,没人能扶得上墙。原因只有一个,这帮家伙得势之后,一个比一个牛,不知天高地厚,为非作歹,将王家的公众形象破坏殆尽。
在这方面,王音就做得不错。他为人低调,勤奋能干。别人吃的是奶,挤出来的是干屎,王音吃的是干草,挤出来的是奶。这等国家干部不培养,那还培养谁去呢?
公元前22年秋天。那年的秋风特别狠,一下子吹倒了王凤。王凤得病,躺在床上,越来越严重,没有好起来的迹象。
刘骜来看望王凤。不看不要紧,一看王凤,就知道替他送葬的时间,不会长久了。
刘骜是被王凤看着长大的,然后看着王凤将他像玩泥人一样,拿捏了十余年。他不是受虐狂,多年以来,他一直都渴望从王凤手里解放出来。现在,当他即将要解放,仿佛就要迎来黎明时,不知为何,他心头突然涌起一股辛酸味。
这感觉,说不上是为自己。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不容易。
刘骜握着王凤的手,流着眼泪问道:“将军一旦有不测,平阿侯王谭将要接替你的位置。”
王谭,王凤二弟。大弟王曼早死,啥都没有,只留下一根苗子。王凤怎么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苗子长成了高树,把王家权力推向顶峰,并埋葬了汉朝。那个人,当然就是王莽。
刘骜对王凤说这话,似乎有点安慰的意思。或许,王凤应该感到欣慰才对。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话语刚落,王凤扑通从床上滚下地,跪倒在刘骜面前哭了起来。
王凤老泪纵横地说道:“让臣那帮兄弟接俺的班,臣不放心。”
刘骜瞪大眼睛,迷茫地看着王凤。
王凤接着说道:“臣那帮兄弟,行为不端,奢侈不堪,没有人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所以臣认为,不如让御史大夫王音,来接臣的班。”
王凤用袖子甩了一把眼泪,接着说道:“王音性格谨慎,谦虚让人,臣用生命担保,王音可以担当大任。”
都快要死的人了,还有生命担保?这话听起来,似乎挺搞笑。刘骜似乎看出来了,王谭肯定没有处理好和王凤的关系。不然,即将入棺材的人了还要腾出生命,替王音说话。
刘骜真是一个不傻的人。事实上,王凤跟王谭还真有过节。这事不怪王凤,主要是王谭太狂,从来没把大哥放在眼里。如果大哥说,天凉好个秋,他绝对敢说,夏日炎炎不好受。总之,王谭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既然不听话,那当然没有糖果吃了。
不像王音,轻屁股,跑腿勤,王凤说啥,他就做啥,从不辜负。尽管他只是个堂弟,可是还是王家的人。总之,为了王家的未来,王凤必须力挺王音。
八月二十四日,王凤逝世。在他走之前,给刘骜留下一封遗书。
在遗书里,王凤陈列种种事实证明他的五侯弟弟们,没人有能力担当大任。然后,他又罗列一大堆事实,证明御史大夫王音,是做大事的料,他是真的行。
九月二日,刘骜拜王音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
我想,王谭看到这一幕时,他肯定哭了。不过就算哭破天,也没用了。王凤洗牌成功,所有游戏,必须重头玩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