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观察,一直以来,在反对刘玄的重大事情上,很少看到新市兵王凤和平林兵陈牧主动说话。他们不说话,不是懒得开口,而是因为他们有朱鲔这样优秀的代表,根本就不需要他们亲自出面。
朱鲔反对刘玄赋予刘秀重任,不需要我们多说,鬼都知道他内心的阴暗。在他们看来,刘秀这个人太危险了。昆阳城下一战,闻名天下,风头都被他抢光了,竟然从不见他居功自傲,提一句想当年老子昆阳城下,怎么痛快过瘾之话。除此之外,建设洛阳城的首功,也是刘秀的。
如果刘玄再让刘秀去搞平河北,那天下的风头不都被刘秀一人抢光了吗?照此下去,有朝一日刘秀会一人吃大天下,那他们吃什么?
再往下想,哪一天刘秀强大得你动他不得了,他反过来清算谋杀刘縯的旧账,不要说抢你风头,恐怕你连命都可能没了。
刘秀就像一条隐忍不发的蛇,危险,真的很危险。所以无论如何,摆平河北这事,千万不能交给刘秀去办。
既然不能交给刘秀去办,那应该交给谁呢?当然就是由新市兵和平林兵联手解决了。朱鲔最终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这时有一个人却站了出来,说道:“这事,非刘秀出马不可。”
说这话的人,名声不大,但是官衔很大。当年,刘玄谋杀大司徒刘縯后,就空出大司徒一职。刘玄不傻,他把这块肥肉给了自己的堂兄刘赐,而力挺刘秀出马平河北的人,正是这位大司徒刘赐。
刘赐公开表态,如果想迅速拿下黄河以北,独有刘秀具有这种能力。
一个说不行,一个说行,这事该怎么整?刘玄犹豫了。
但是不久,刘玄突然宣布,任命刘秀为代表大司马(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拿下尚未归附的地盘。
刘玄之所以凌厉出手,不是他自己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刘赐私下跟他说了一席话。于是乎,刘玄犹如脑袋开悟一般,做出以上决策。
堂兄刘赐到底跟堂弟刘玄说了些什么?只有鬼知道,人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猜,这事要猜出来,其实也不费劲。
归根到底还是那两个字——博弈。刘赐清楚地看到,刘玄要想皇帝当得久,又要当得爽,就必须压得住新市兵和平林兵。仅靠他们俩兄弟那点声望,基本就不是别人的对手。所以,为了加强自身力量,他们必须拉住刘秀。刘秀就像是他们打磨的利剑,只要此剑在手,足可力挡四面八方。
上海滩大佬杜月笙有一句很出名的话:不要害怕被别人利用,别人能利用你,说明你很有用。对刘秀来说,无论是刘玄,还是新市兵和平林兵,他都不怕被他们利用。他们能利用你,说明你对他们还很有用,既然这样,那就还很安全。
现在,我们可以公开刘玄心里的秘密了。他着力打造刘秀,归根到底,就是借此平衡与新市兵等人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是渔翁得利。最后,刘秀还是被封为大将军,率军出征了。
准确地说,刘秀不是出征,而是巡游。出征是很辛苦的,整天拔刀冲来砍去,不是被砍死,就是被累死。巡游就不一样了,所到之处,必是歌舞升平,粉丝如海,夹道相迎。
有人认为,当年秦始皇挂名巡游天下,其实是主动亮剑,兵威四方。刘秀则反其道而行之,挂名出征,享受的则是巡游之礼。他的部队才渡过黄河,各郡官员百姓,已经闻声而动,主动献城,并且献牛羊于道,热烈欢迎。
我相信,眼前这一幕,新市兵和平林兵将领看到,即刻全得红眼病回家。但是,刘秀没有一丝骄傲,反而心事重重,拒绝所有宴会,一切从简。
心事不解,何以开怀,烦啊。
正在这时,有人禀报刘秀:“有一姓邓的粉丝策马狂追,北渡黄河,追随您来了,要不要召见他?”
刘秀眼皮一抬:“哦,他来了,赶紧把他叫进来。”
来人姓邓,名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人。其实,邓禹追随刘秀,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当年,刘秀西入长安受学时,邓禹也在长安受学,那年,邓禹只有十三岁。
那时,邓禹偶遇刘秀,遂认定他是个非常之人,于是追随亲附,一晃就是数年,才恋恋不舍归乡。刘秀造反后,刘玄不小心当了皇帝,新野豪杰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宁死不跟刘玄。他告诉豪杰们:“你们都别瞎扯淡了,我心里早有跟定的人了。”
邓禹闻听刘秀率兵北渡黄河,心想坏了,再不追就晚了。于是他策马狂追,追过黄河,一直追到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总算把刘秀追上了。
铁杆粉丝和偶像相见,不胜唏嘘。刘秀问邓禹:“陛下授权于我,可以封爵任官,先生大老远奔我而来,是不是想求官来了?”
邓禹答道:“错!”
刘秀惊讶地看着邓禹:“哦,那您是为啥奔我来的呢?”
邓禹答道:“不为别的,只想做你的追随者,建功立业,让我的名字也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刘秀笑了。
这时,邓禹滔滔不绝,说出一套让刘秀耳目一新的政论。
邓禹的论述很长,意思大概如下:刘玄挂名是天子,但是,只要东边两股势力没摆平,他就别想坐享天下。这两股势力分别是赤眉集团和青犊集团,之所以重视他们忽略别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军队多,作战单位都是万人以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