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搞笑的是,南匈奴单于投降的时候,还将奸人韩琮大骂了一顿:“你告诉我汉人不行了,你看看,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这么多凶猛的人,你还说汉人没能人了?”
防火,防盗,防奸贼,这教训值得总结。
南匈奴单于投降了,梁慬却不幸被抓去坐牢了。至于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些小事,不说也罢。现在要说的是,邓太后派了个人去顶替梁慬度辽将军的职,彻底剿灭羌乱。
这个人就叫邓遵,邓太后的堂弟。
为什么要提拔邓遵?我想不用猜你都能知道一二。邓骘等人都不行了,邓太后必须培养邓家后起之秀,不然什么功劳都留给虞诩和任尚这帮功臣了,她心里肯定是不安的。何况,这个时候派个邓家的出来收拾残局,稳赚不赔。
所以,邓太后没有理由不培养自己的人。
两年后,即公元118年,邓遵和任尚共同努力,消灭了羌人残余势力。
两人的剿匪手段可谓不谋而合。任尚买通杀手,干掉羌人部落首领,邓遵在战场上杀得不过瘾,见任尚的暗杀手段利润惊人,也跟着学,派人去刺杀了别的羌人首领。
等到平定羌乱后,邓遵和任尚一起回到洛阳城。邓太后特别优厚对待堂弟邓遵,封他为武阳侯,采邑三千户。但是,任尚却很不满,对邓太后大呼小叫起来。
他是这样喊的:“我战功比邓遵大,凭什么我得的比他得的少?”
任尚说这话是没错的。从头到尾,他都在前线忙活。快要收工的时候,邓遵才露面。他干的不比牛少,凭什么领的比邓遵还少?
我认为,任尚这种货色,他脑中不是缺了一根筋,而是一根半。
半根就是军事才能太次,一根就是政治脑袋太水。当年,因为短了一根筋,丢了西域。现在,再加半根,连小命都保不住了。
果然,他想跟邓遵争功,反被人家控告,罪名是杀人以少报多,贪污受贿。邓太后派人去查,查出这小子竟然贪污千万钱以上。
汉朝法律规定,春天不能行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命好的,过了春天,可能会遇上特赦。
但是,在这个北风那个吹的冬天里,任尚却永远等不到他的春天到来了。
公元118年十二月,冬天。
任尚被押出洛阳斩首,财产没收充公。
三、迟到的权力
公元121年二月。
后宫里传来了一个让皇帝刘祜喜忧交加的消息。喜的是,邓太后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忧的是,这邓太后会不会突然回光返照,又要多活数十年。
刘祜算了一下,今年邓太后41岁了,他已经28岁了。如果邓太后像西汉王政君老太太那样,活到七老八十的,朝廷再出一个王莽式的人物,他这一辈子只能做舞台上的木偶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明天。
皇权的明天在哪里?越是关键时候,越是紧张。刘祜的身心几乎都纠缠到了一起。
二月十二日。后宫再度传来好消息,邓太后罩不住了,如果不出意外,熬不过今晚了,后宫也已经准备后事了。
二月十三日,尘埃落定——
邓太后归西了。
真是千年等一回啊。刘祜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他心里先大笑了一场,接着情不自禁地痛哭了起来。
他笑,笑自己活到了最后。无论多么强大的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大的胜利者。他哭,哭十五年的青春,全做了邓太后的嫁衣裳。十五年啊,在东汉这个短命皇帝辈出的王朝里,能有几个十五年的光阴岁月陪着别人玩?
报仇的时刻到了。
三月二十八日,刘祜派人通知造纸王蔡伦,让他去廷尉那里报到。原因是什么,人家没说,但老蔡心里清楚得很。
当年,窦太后当权时,他参与了一场阴谋,即陷害宋贵人。宋贵人,即刘祜的祖母。如果宋贵人不死,刘祜的父亲刘庆就会由太子转为皇帝。接着,他也会顺利接班,哪会有后来的十五年做牛做马的耻辱历史?
蔡伦知道后果很严重,啥都没说,自杀了。
杀人的刀一旦抽出,就得沾够了血,才能回鞘。蔡伦只是小菜一盘,接下来小刘要放开手眼,狠吃一顿大餐。而能够有资格被端上生死饭桌的,只有邓氏家族了。
事实上,刘祜要痛下杀手,不只因为自己像孙猴子一样,被邓太后这座大山压在山底下十五年。而是这十五年里,他差点儿就被邓太后废掉了。
邓太后要废刘祜的原因,主要是刘祜不学好,邪恶无比,是个祸患。
于是为了准备新的接班人,邓家到处物色人选,他们找到了两个备用胎。一个是济北王刘寿的儿子刘懿,另外一个则是河间王刘开的儿子刘翼。
两个备用胎,后一个机会很大。因为邓太后曾特别吩咐,要刘翼当刘隆的继承人。刘隆,即被邓太后抱在怀里,当了八个月皇帝,却还没到三岁就夭折的可怜孩子。
那时,刘祜一听到这消息,心都凉了个透。
刘祜心里委屈得不得了,有苦难言。邓太后说他劣性难改、邪恶无常,其实都不是真相。真相是刘祜长大了,不听话了,捏在手里不怎么好使了,邓太后想换一个好使的上来。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也不是刘祐不听话,而是有人告诉他,说他长大了,不要在邓太后面前当什么乖孩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