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宋美龄照样不理,这样的情形一般都发生在他们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或者
宋美龄的卧室里。遇到这等不给面子的情况,颇好面子的蒋介石通常是低头独自离
开,忍住自己的火气,免得节外生枝。不过,他相信过不了几天,夫人会高兴起来
的。
60年代后,在蒋介石会见宾客的客厅里,多了件装饰品,那就是由宋美龄作画,
蒋介石题诗的书画作品。50年代初,宋美龄回台后,迷上了国画,拜黄君壁、张大
千等大师为师,专习水木花虫,几达废寝忘食境界。起初,蒋介石对此不以为然,
以为这是夫人一时兴趣,但后来却发现夫人的画越画越好,能算上乘之作。宋美龄
为了学画,还常常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借出历代名画观摩、学习。每每宋美
龄作画时,蒋介石总是站在背后,一声不响地观看,画完之后,还得捧场几句,兴
致好的时候,还要题上诗句,让人裱糊好后,挂在卧室、客厅,一为夫妻互相欣赏,
二为在外人面前显示出他们风雅的一面。这一"妇唱夫随"书画表白,很长时间里
成为台湾政坛的"美谈"。
进入70年代,蒋介石开始得病,后昏迷不醒达半年有余,宋美龄表示出了对夫
君的挚爱关切之情,一直陪伴在医院。蒋介石去世时,宋美龄每天下午身穿黑色旗
袍坚持去"荣总"和"国父纪念馆"凭悼一番。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
在这么多年来,我与先总统共处的日子里,几次听到他平静而又坚定地告诉我,
他的目的乃是将自己奉献给国家和党。谈到上面的话,我要情不自禁的泪眼模糊了,
并不是因为我对先总统精神之了解--而是在我内心那份油然涌出的骄傲感,我所
骄傲的是在这个艰难的时代,我们有这么一位不平凡的领袖,使世界人们确认中国
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不再被蔑视为历时约三个世纪之久的东亚病夫。
宋美龄对蒋介石的这段评价自然是出于一个政治强人对另一个政治强人的盖棺
颂扬,其目的除了祭亡灵、树己威外,看不出常人夫妻间的儿女情长。当然,在蒋
介石一生中,与他有夫妻之名之实的女性中,也只有宋美龄对他的认识较深。可以
想见:在毛福梅的眼里,这个"小丈夫"生性暴躁,浪荡不羁,不知哪一天会惹下
杀身之祸,因此,她每天为他祈祷,即使是与他"姊弟相称"之后,仍然用一颗慈
悲心随他左右。在姚怡诚的心中,中正兄豪爽、大方、精明,肯定能做人上之人,
发大财,做大官,这辈子攀上他准没错。在陈洁如看来,这位兄长有一颗仁爱的心
胸,做事有板有眼,意志坚强,跟着他不为别的,只是他能给予她父辈。兄长、丈
夫的关怀、爱护,她是那样的对他一往深情,根本没想到会有"没有正式结婚"而
"自愿脱离关系"的那一天。后来,她理解他当初的选择,仍在心中爱着他。她所
不懂的就是什么是"政治"。
二"经儿可教"
蒋介石一生有两个儿子,即蒋经国和蒋纬国。蒋经国为他的第一个妻子毛福梅
所生。蒋纬国的身世则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现在人们基本上公认他是蒋介石
抱养的。在早年,蒋介石长年在外,无暇亲自抚养教育儿子,但对两个儿子却寄寓
了深切的厚望。有人认为,蒋介石给两子起名语出古典"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
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太乙元和。"随着权势
日重,他有能力安排儿子的成长发展道路,并按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他们。的确,蒋
经国、蒋纬国两人是蒋介石按照一文一武的发展方向加以培养的。
1.父子情深
大儿子蒋经国在蒋介石眼里是个聪明、听话的好儿子,"将门出虎子",孺子
可教也,蒋介石遂刻意培养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蒋经国,于1910年阴历3月18日生于奉化溪口镇。他出生之时,蒋介石远在日
本,蒋介石虽不能亲尝初为人父的乐趣,却也为完成一件"母命"而高兴。原来蒋
介石和毛福梅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的,蒋长期闯荡在外,眼界大开,早
已看不上旧式女子毛福梅,以致两人感情失和,婚后长期无子。这可急坏蒋介石的
母亲王采玉,王氏抱孙心切,以"投黄浦江"相威胁,要求蒋介石和毛福梅和好。
蒋介石是个孝顺儿子,深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只得勉强与妻子同住,这才
促成了蒋经国的降生。
在蒋经国出生的第二年,蒋介石从日本"托故假归",才得以亲践舐犊之情,
享受喜得贵子的天伦之乐。回家不久,蒋介石即外出"革命",蒋经国在祖母、母
亲的照顾下,其乐也融融。到了5岁时,蒋经国进入当地学校接受正式启蒙教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