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历史使命后胜利闭幕。
2.开国大典
新政协筹备会议后,中共中央即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彭
真、聂荣臻为副主任,林伯渠为秘书长,并迅速展开了工作。
天安门将作为开国典礼的主席台。华北军区宣传部长张致祥受命负责天安门城
楼的布置和大典的宣传工作。
当时的天安门,朱红色的宫墙剥落了,显得斑驳陆离,遍体鳞伤;门楼堞口上
的荆棘长得有人高,精雕的菱花窗也七零八落。广场上杂草丛生,蒿莱满地;金水
河淤泥堵塞,水腐发臭。
张致样发誓,天安门交在他的手中,他要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民面前。
几天后,一批能工巧匠云集到这里。
城楼的东山墙下,中央美术学院的周令钊讲师和几位油漆彩画工人,正站在高
架子上绘制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
仰,洋溢出慈祥的笑容。原照片是新闻摄影局的郑景康在延安时拍摄的,是当时解
放区最流行的一张毛主席像。周令钊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扶着梯子爬上爬下,把方
寸小照放大在高6米、宽4.6米的铁皮画框上。
9月30日夜晚,周恩来来到天安门审查,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画像下沿有一行
毛泽东的手体字:"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周恩来急了:"毛主席怎么会那么不
谦虚呢,在挂像下面还写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在场的人们忙搭脚手架,画家挥
动刷子抹掉了白边黑字,涂成中山服的颜色,又加上了一个扣子,看上去天衣无缝
了。
"这八盏大宫灯,八面大红旗设计得好,象征着革命的欢乐,人民的胜利!"
周恩来站在金水桥上,借着探照灯的银辉,面向天安门环顾四望,眉飞色舞,欣喜
万状。
天安门城楼是庆典的中心,如何体现出全民族的大喜庆与古典的建筑格局相协
调呢?半个多月之前,张致祥迫不及待地跑到东单洋溢胡同,"咚咚咚"敲响了华
北军区文工团舞美队的院门。队长苏凡带着两个能手赶来了,一个叫小野泽,一个
叫森茂,他们都是来自东瀛的日籍美术专家。在烽火连天的解放战场上,小野泽和
森茂跟随抗敌剧社转战南北,设计出了大量的舞台布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像这
块大地上醇酿的浓酒一样,溶人了他们汩汩奔流的血液中。苏凡和小野泽、森茂从
城墙根跑到城楼上,又从城台侧跑到券门下,有时张致祥也来和他们一起量皮尺、
出主意,几天后终于设计出了二十几张草图。其中大宫灯的设计备受周恩来的赞赏
。
苏凡坐上一辆吉普车,满北京城去找扎灯的艺人,终于请来了一位过去专在清
宫扎灯的花甲老翁,又找来两个徒弟,于是就在城楼上中间的大厅里干了起来。小
野泽和森茂负责装饰宫灯的云头和金穗。临近大典的前一天,八盏瑞气盈盈的大宫
灯终于做成了。
天安门城楼的两侧红墙上,是两幅巨大的横幅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是由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拟定的。那端庄匀称的宋体字
是出自森茂的手笔,显得庄重而又醒目,既突出了庆典的主题,又烘托出了隆重的
气氛。到建国一周年的时候,东侧的"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换为"世界人民大团
结万岁"。胡乔木说:"两条标语,一条'中国',一条'世界',无论什么时候
都是适用的,要成为固定的、永久性的标语。"
天安门前临时用沙杆、木板搭起了东、西两座简易观礼台,这是供友好外宾和
英模代表及大会指挥部用的。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罗瑞卿来到这里检查,带了两个
连的人往上踩。结果有的木板经不住人,一脚踩漏下去。于是立即动员了几十辆汽
车,从永定门外往这里运沙袋,把观礼台垫撑起来,以保障大会人员的安全。
与此同时,工人们把马路修平了,破损的青石路面补好了,广场的电灯安装起
来了;3万名青年团员、学生们义务劳动填平了凸凹不平的地面,开辟了17000多平
方米的广场。
10月1日清晨,朝阳从东长安街冉冉升起,曦光中渐渐露出了天安门金黄的冠
盖。城楼的内檐上通贯着巨幅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天安门阅尽天下兴亡多少事,终于迎来了它尊严伟大的一天。
9月30日傍晚,天安门城楼霞彩氤氲,云气缭绕。出席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沿
着"千步廊"的石板御道来到天安门外,周恩来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毛泽东宣读了纪念碑碑文。随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政协委员代
表,怀着虔诚崇仰之情,为近百年来在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
福的斗争中英勇捐躯的两千万英灵,铲下了一锹锹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