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沉痛地向世界
宣告:
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
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1981年5月
29日20时18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宋庆龄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
的巨大损失,决定为宋庆龄同志举行国葬,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同日,宋庆龄治丧委员会发表公告,决定:
一、5月31日至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中央党政军机关、各民主党
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负责人、各方面的群众代表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在
京的国际友好人士,参加吊唁、瞻仰遗容。
二、6月3日下午4时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追悼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
央电视台转播追悼会的实况。
三、从5月30日至6月3日,在北京新华门、天安门、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馆及
其他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6月3日举行追悼会的当天,全国下半旗志哀,同时停止
娱乐活动一天。
宋庆龄治丧委员会向在台湾和海外的宋庆龄亲属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前来北京
参加丧礼。这些亲属包括妹妹宋美龄、孙科夫人、宋子良与夫人、宋子文夫人、宋
子安夫人、蒋经国、蒋纬国、孔令仪、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等。治丧委员会还
通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专机可在北京及上海降落,一切费用由该会负担。
但是,台湾电信局受命拒收这些电报。住在台北的孙科夫人派人送了花圈,上
面写道:"沉痛悼念亲爱的妈妈--儿媳陈淑英敬挽",花圈摆在棺前。其他到场
的亲属也献了花圈。从美国发来唁电的有二弟宋于良及夫人,小弟宋子安的夫人,
大弟宋子文的长女。
宋美龄对大陆拍来的电报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一向安静的蝗虫谷这时也为世人
注意起来,大批记者蜂拥而至,挤满了宋美龄宅前院后。记者们想知道宋美龄会不
会前往北京奔丧,或派人去奔丧,但是,宋美龄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举动。有人说,
蒋经国曾派人到美国阻拦,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政见胜关山,这才是姐妹至死未
能相见的主要原因。
宋美龄和姐姐宋庆龄的手足之情是很深的。虽然表面上看她们之间存在着一些
矛盾,但事实上感情联络很亲热。
在大陆时期,宋美龄经常给宋庆龄打电话,每次通话时,宋美龄总是先开口说
:一阿姐吗?"宋庆龄那边也说:"美龄吗?"H人都用上海话交谈,双方常常谈
得亲热、投机。内容不外是妹妹关心姐姐的饮食起居,不然就是一些嘘寒问暖之声,
彼此之间,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口角。宋美龄要想同宋庆龄见面,事先就打
电话同宋庆龄联络,如果宋庆龄同意宋美龄去看她的话,宋美龄就自己开车子,一
路直奔宋庆龄住处。有的时候,姐妹二人会相聚在大姐宋蔼龄家中。
有一次,宋子良、子安兄弟同时到了重庆,蒋介石想邀请朱家姐妹兄弟一起到
南岸的黄山举行一次家宴。宋美龄先和二姐通电话:"这是我们姐妹自家聚会,没
有其他人......",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说:"不来啦,这两天我身体不适意......"
美龄马上说:"我派医生来看看......"宋庆龄说:"不用了,我正在吃药,好些了"
。因为是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宋庆龄干脆回绝。宋庆龄对蒋介石向来就没有什么好
感,二个人的政治立场鲜明对抗,加上宋庆龄早在宋美龄还未嫁蒋介石之前,就强
烈反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一方面宋庆龄对蒋介石过去的婚姻记录不满,另一方面,
对蒋介石的一些政治主张和作法不以为然。宋庆龄连宋美龄请她去参加单纯的家宴,
都不理睬,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宋庆龄去世前3个月,廖承志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从您的亲戚和妹
妹那里得到的消息知道,您妹妹是想着您,并想找机会看您。而我相信这并不是不
可想象的。"信中还说,宋美龄得知里根的信使到中国后,"她表露她的感情,而
这种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义更多些。""更有趣的是,大卫·金把您
妹妹的地址和电话告诉了我们。如果没有弄错的话,我想大卫是为您而这样做的。"
"大卫·金"就是宋蔼龄的长子孔令侃,孔令侃的英文名字叫DAVID。
如果给廖承志有关宋美龄台北地址和电话的人,确是孔令侃的话,这就证明宋
庆龄未去世之前,姐妹二人至少有过鱼雁往来,或者直接电话联系。按照宋美龄昔
日的习惯,只要重大事情,外面的通常是交由孔令侃去办,但光凭孔令侃一个人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