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蒋介石日记揭秘_张秀章【完结】(45)

  ”事件集中精锐部队于华东方面,主动向淞沪之敌猛攻,迫诱日军大本营自东北基地、日本本土以及华北原主作战方面相继增援淞沪

  ,其侵华之作战线遂形成沿长江自东向西。

  “此一战略指导,获得了下列战略效果:

  “第一,日军仅能压迫中国沿通往

  大后方之补给线撤退,无法迫其决战,因而日军‘速决战略’被否定。

  “第二,使中国军不仅能确保其补给线之安全,且获得

  充裕时间,将东南地区之人力与物力迁移于大后方,从事整备建设,因而为后来的转移攻势奠定基础。

  “第三,使日军补给线

  延长,且无法发挥其海上优势,增大其作战困难。”

  历史证明,这些构想是比较切实的,在实施中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11月15日】

  九国公约会议宣言,虽语气软弱,仍不足为虑;其后,共同行动必能实现也。

  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九国公

  约会议决定于1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

  10月16日,比利时政府向包括中日两当事国在内的最初签订公约的九国和后来

  相继参加的19国,以及未参加签约的德国与苏联两国发出邀请书。

  10月27日,日本经内阁会议决定不参加九国公约会议。并发

  表“关于中日两国纷争他国没有干涉的权利”的声明,其大意如下:

  “国际联盟根据中国片面虚伪报告,通过了支援中国政策

  的决议。此次受到邀请的九国公约参加国,当然要受国联决议的约束;是则日本既或参与会议,也难期有公正妥当的结果。包括有和

  东亚毫无利害关系的国家在内之此一会议,会徒然刺激中日两国的民心,反而使事态益趋纠纷。”

  日本的同伙德国也宣布不参

  加会议。

  11月3日,九国公约会议开幕。

  会议一开始,美国代表戴维斯发表演说:“中日两国的冲突倘越发扩大,则世

  界和平将大受危害。美国政府考虑应由参加各国共同努力,觅至适当方法,以维持远东和平。”英、法、苏代表相继表示赞成美国代

  表的见解。只有日、德的另一个同伙意大利,在会上充当日本代言人的角色,他袒护日本说:“没有日本出席的九国公约会议,纵使

  作了维持和平的协议,但也不能顺利进行。现在,我们所能做的,是只有邀请中日两国直接交涉。”

  九国公约会议开幕后,决

  议再度向日本发出邀请书,日本的回答是“没有再度考虑的余地”,拒绝到会。

  会议进行得很困难。蒋介石寄予很大希望的美

  国和英国,会上互相推诿,最后,竟然提出“中立”和“不介入战争”的政策。

  11月15日,九国公约会议对日本拿不出“强硬

  态度”,只好通过了回避日本是否违反公约问题的对日宣言:

  “中日两国现在之敌对行为,影响到各国之权利及物质上之利益

  ,全世界对之均有一种不安之忧虑。

  “各国代表仍信当事双方倘同意停战,俾乘机试行解决,或可达到成功之目的。中国代表

  团具有此种准备;但对于日本坚决拒绝讨论之态度,各国代表殊难理解。

  “国际公约之一方(日本),如固执其与所有其他签字

  国相反之见解,则各国对之不得不考虑其共同应取之态度。”

  蒋介石在九国公约会议宣言通过当天,在他的日记里表示不满意

  的情绪,但他依然对九国公约抱有幻想。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11月24日九国公约为最后一次会议上,对会议没有获得满意结果即

  席提出抗议:

  “自‘九一八’以来,不幸各友邦未能充分发扬各国际公约之实效,制止日本之侵略,以致在东亚则侵略战争日

  益扩大;在欧洲则受东亚之波动,而崇尚武力侵略之风遂亦大起,今日欧战之发生(德国进攻波兰),其受东亚之影响者,盖甚大也。

  “中国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之人口,实为世界和平之一大柱石,尤其东亚未来之治乱兴衰,全以中国为其枢纽,深望英美法苏各

  国当认识中日问题实为世界之中心问题。”

  对此抗议,各国以“沉默对待”,只有法国代表喃喃地说:“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英、美、法等国的这种作法,无疑更加纵容了日本的侵略。此时,淞沪方面的日军已向中国的首府南京进攻了。

  【11月26日】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成败利钝,非所道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蒋于11月24日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此时即已准备离京。他又于26日谒辞总理陵寝及阵亡将士公墓,当日全未向外宣布

  ,只在日记内写下这番话。

  【11月27日】

  对上对下,对生对死,对艰难缔造之首都实不忍一日舍弃,依依之心不胜言矣

  !

  余能多留京一日,则国家与人民及前方军队,则多得一日之益,总理与阵亡将士,亦多得一日之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