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策,现在已经由他
的大陆政策扩张到海洋政策,由他的北进政策推进到南进政策。简言之,日本现在的侵略政策,是大陆与海洋同时并进、双管齐下了
。在吞并中国的企图中,同时更要推翻国际秩序,独霸东亚,驱逐欧美的势力。”
蒋介石认为,日军占领海南岛,“此为开战
以来对英法美最大的威胁。此后,战局必将急转直下。倭寇狂妄,盖已决心向民主世界开战矣!”因此,海南岛陷落的第二天,他在
接见中外记者时,特别强调,日寇侵占海南岛,即是进攻太平洋的发端。首先切断英、美海军之间的联系,控制菲律宾。下一步,日
本将侵占关岛,再切断美国与菲律宾的联系。然后发动太平洋战争。
其实,美、英各国也从日本政府1938年11月3日发表的“
东亚新秩序”声明(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声明中最关键的一节是:
“帝国断不收兵。帝国所希望者,在
于建设能够确保东亚永远安定之新秩序;这次征战之最终目的,亦在于此。”
可见,日寇不仅要侵犯全中国,更要霸占全亚洲
,乃至全世界。这样,就直接侵犯了英、美、法等国的势力范围和各项权益。当然,这些国家不会坐以待毙的!
首先做出蕴藻
浜反应的是美国。
1939年1月,美国决定,在道义上禁止对日本输出飞机一部分零件与器材;
同年2月,禁止对日信用贷
款。
这些虽然只是局部的经济制裁活动。但总算是付诸行动了。
接着,2月8日(日军侵占海南岛的前两日),美国与中国
签订了“桐油借款合同”。
与此同时,英国也宣布向中国提供信用贷款50万英镑,为中国购买卡车之用。
英国同时还对
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贷款500万英镑,以稳定中国的法币价值。
国际上的这一新转机,使蒋介石备受鼓舞。
【2月18日】
美国会毅然以大多数通过“太平洋设防案”,此为九国公约复活之实现,乃我抗战一年半牺牲所得之实效也。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识到,日军于2月10日在海南岛登陆,将是对于太平洋的威胁。于是,他向国会提出为防卫太平洋、关岛等地增
加军费的计划,即“太平洋设防案”获得国会的通过。
这无疑是蒋介石所梦寐以求的喜讯。在抗战之初,他寄希望国际列强出
面制裁侵华的日本军国主义,冀图九国公约会议的宣言,结果,失望了。除苏联给予支援外,列强各国竟都处于“中立”、观望的地
位,“坐山观虎斗”。如今,日寇侵犯了他们的权益,这些国家的立场终于明朗起来了。
单就美国而言,国民政府求得其援助
,是煞费苦心的。
1937年10月,罗斯福总统虽然在芝加哥发表了谴责日本侵略者犹如传染病源的所谓“隔离演说”,并明显表
示改变其“孤立主义”。但当时美国还在为日本提供军需物资,外交上还在实行“中立法”。
193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
在国际间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学者胡适为驻美国大使。由他的活动,密切中美关系。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派遣上海商业银行总
经理陈光甫赴美接洽借款。中国拟提供特产桐油(涂料、绝缘材料之原料)为担保,希望借到千亿美元。但虽经多次与美国财政部洽商
,终因美国法律上和制度上的限制,未能成交。
同年10月15日,蒋介石为打开借款交涉困难局面,致书罗斯福总统如下:
“中国人民深觉在此患难之时,至少美国总统可引为我之挚友。兹代表此流血之人民,愿再请阁下惠予吾人更大之援助,俾中国抵
抗日本侵略得告成功。吾人因急需抗战之资力,自渴望美国予以此项财政上与经济上之援助。如予以相当巨额之贷款,则吾人抵抗日
方之攻击亦必获有更大之实力与效果。因此,现在美国进行中之商议,鄙人深愿赖阁下之助而得早告成。”
10月25日,美国提
出2000余万美元的借款案。虽然不多,但总算答应。
10月25日,正是广州、武汉相继失守的日子,美国暂缓实施借款。
罗斯福总统透露:“中国如能阐明广州与武汉撤退之战略目的和今后抗战的意志,我将乐于批准此一借款。”
10月31日,蒋介
石的《为武汉撤退告全国军民书》发表。
驻美大使胡适,当即将此文译成英语,送交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此时方知国民政府“
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
11月10日,罗斯福给战时首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拍了电报:
“对于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战及其
苦难遭遇,深表敬佩与同情。”
11月19日,蒋介石又接到罗斯福的复信。复信中表明:
“美国政府之行动,须符合美国
法律与美国人民随时表达之公意以及美国对于可以实行事项之估量。”“美国极度同情中国,切望远东早日得到公正的和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