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62)

  院制度,为禅师立下了行为戒律。其中首先讲报恩、尊祖,用儒家的忠、孝观念补

  充了佛教戒律的内容。柳宗元把儒学的礼义与佛教的戒律等同起来,认为二者同样

  起着“持世”的作用。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他认为: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

  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因此,佛教戒律与儒家礼义在效用上相通。

  5.佛理合于中道。“中道”或“大中之道”,是柳宗元“圣人之道”政治思想

  的主要内容。佛教也讲中道,佛教的许多思想,尤其是天台宗的中观思想中,也体

  现了“中道”原则,因此,柳宗元极力称道。章士到曾指出:“大中者,为子厚说

  教之关国语,儒释相通,斯为奥秘。”[注]在《岳州圣定寺无性和尚碑》中柳宗元

  说:“佛道愈远,异端竟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

  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动,趋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在《南岳云峰和

  尚碑》中也说:“师之道,尊严有耀,恭天了之治,维大中以告,后学是效。”

  “大中”思想本为儒家所固有,而释教能冥契此说,故柳宗元大加赞扬。

  6.“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注]柳宗元一系列文章中,反复强调佛教“不

  与孔子异道”,“往往与《易》《论语》合”,佛教义理中包含着与“圣人之道”

  相通的、有益于世的内容,是不应当简单加以否定的。

  柳宗元按照自己对佛、儒二教的领会,“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注],目的是

  通过有选择地容纳佛学思想,借助佛学理论来“推离还源,丰佐吾道”[注],丰富

  儒学的思想方法,对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韩柳兴儒 异曲同工

  唐代中后期,儒学发展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一方面,两汉以来的传统儒学已发

  展到尽头,一些学者在努力寻找新方法,力图使儒学走出章句训诂的死胡同;另一

  方面,思想界围绕着三教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前沿学

  者在掀起文学革新运动高潮的同时,打着“文以明道”的旗帜,进行着复兴儒学的

  尝试。韩、柳二人虽然目标一致,但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1.在复兴儒学方面,韩、柳二人都主张扫除章句,直契原旨,但韩愈沿着思、

  孟一系的路子,但道统,明心性,开启宋代性理学之先河;柳宗元则致力于对荀派

  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从批判两汉以来“天人感应”说入手去复兴儒学,对理学开山

  祖张载影响颇大。

  2.韩柳二人都对三教问题发表过意见,但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上,二人观点截

  然相反。韩愈严厉排斥佛,以维护儒学的纯洁性和独尊地位,柳宗元却主张取其

  “韫玉”以佐”吾道”。如果说韩愈的观点反映了唐代中后期部分儒家士大夫的危

  机意识,那么柳宗元的主张则表现了整个唐代文化开放、兼容的宏大气魄。韩柳二

  人的理论建树,开启了儒学复兴的先河,他们都是由汉唐章句之学向宋明理学转变

  的关键性人物。

  (杨世文 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安乐先生 邵雍

  (1011——1077)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颐、张载、二程都是两宋理学的创始人。他建

  立的象数学体系,企图用一个完整的图式来说明宇宙演化和社会、人生的全部运动

  程式。这个象数体系虽是由主观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

  个把象数学理论和方法同理学思想相结合的理学大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

  响很大。

  一、青年刻苦自励 隐逸不涉仕途

  邵雍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

  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谥康节。其先世为河北范阳人,曾祖邵令以军职

  随从宋太祖部下,后来移居衡漳(今河北省南部),他青年时随邵古再迁家于共城

  (今河南辉县),最后才移居洛阳定居。邵雍在幼年时期,其家境并不富裕,他的

  曾祖父做过小官,祖父和父亲都是隐居不仕的知识分子,在他跟随父亲从衡漳迁去

  共城时“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器以养父之余,刻苦自励者有年。”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上》)尽管如此,青少年时期的邵雍却能“自雄其才,慷

  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

  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一》本传)因此在当时就获誉为“好学”青年的名声。

  他不但能刻苦钻研书本知识,而且亲自出门游学,了解社会实际,曾逾河、汾,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