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242)

  同的政治理论和主张,泥古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例如,他认为春秋以前行“井田”,

  “封建”,秦汉以后行郡县,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古时天下分为许多国

  家,土地为国家所有,所以井田可行,井田与封建“相待而行”,封建既废,井田

  亦不能独行。在宋代,井田早已成了一湮淤绝灭”的陈迹,谁也无法再使井田制重

  新恢复。所以他说:“治后世之天下,而求无失于古人之意,盖必有说,非区区陈

  迹所能干也”。(《习学记言》)这就是说治理今日之天下,决不可从已往的事中

  求得解决办法。

  从上述观点出发,叶适认为当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大地主集团的世袭制是不

  合时宜的,他反对“无功德而世其禄”的现行制度。其次,他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形

  成的阶级地位悬殊和统治集团的滥用特权作威作福的情况,是不适合于政治原则要

  求的,他和陈亮一样,不同意过分的中央集权。认为春秋以前,“君臣之间,差不

  甚远,无隆尊绝卑之异。”又说:“古者戒人君自作福威玉食,必也克己以惠下,

  敬身以敦俗;况于人君,尚安有作福威玉食者!”(同上)因此,他主张给予包括

  工、商在内的人民以参政的机会。他说:“夫上之所欲未必是,逆而行之不可也;

  民之所欲未必是,顺而行之不可也。理必有行而行之,……命令之行,所以为民,

  非为君也。”(同上)在这里表现了叶适具有一定程度的朴素民主思想倾向。

  基于这个思想,叶适认为政治的基本原则,应该体现人民的实际生活利益和有

  利于发展生产,不应该单靠权力和“刑政末作去统治人民,这是坏的政治原则,是

  暴君惯用的统治方法。他说:“古人未有不先知稼穑而能君其民,以使协其居者。……

  后世弃而不讲,……乃以势力威力为君道,以刑政末作为治体,汉之文、宣,唐之

  太宗虽号贤君,其实去桀、纣尚未几,可不惧哉!”我们知道宋代的政治制度,其

  专制集权对人民的作威作福更有盛于汉唐。叶适在此抨击桀纣和汉唐之政治制度,

  实际上是对当时宋朝实行的“治体”的否弃。针对南宋的政治弊病,叶适认为,为

  了挽救内忧外患的危机,必须实行改良,为此,他提出了以下几项具有进步意义的

  改良主义主张。

  第一,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南宋时期,江浙一带的商品经济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些中小地主兼营商业。出现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了的商

  业地主阶层,他们没有政治特权,并且还受到传统的“崇本抑末”政策的压制,同

  当时的官僚大地主有一定的矛盾和斗争。加之北方金国统治者的割据,对于宋代商

  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叶适、陈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些兼营商业的中小

  地主阶层的经济要求,所以提出了这条改良主张。叶适说:“夫四民交致其用,而

  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习学记言》卷19),他认为,应该一以国

  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同上)

  为了更好地搞好商品流通,叶适对货币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统一货

  币铸造,实行货币回笼,保证货币兑换,对于货币的流通和稳定币值等问题,也提

  出了自己的办法和建议。

  第二,减轻赋役,免除苛杂,实施党民之政,减轻人民的负担。提出这一项改

  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和南宋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叶适严厉地抨击了宋王朝不顾

  人民死活的聚敛政策和从事聚敛的官员。他总结了历史上的理财经验,指出:“理

  财与聚敛异,今言理财者,聚敛而已。……自古圣贤无不理财,必也如父共子之财

  而权天下有与不足。”意思是说,正确的理财原则,应该像一个家庭,老子同儿子

  共同管理家庭财产一样,以这个原则来权衡天下之有与不足,而不应当不顾人民的

  死活,去只顾聚敛。

  对当时实行的财税制度,叶适提出了“不病民”的主张,他力主量入为出,减

  轻人民负担。他在《上宁宗札子》中,强烈地批评了北宋以来在财税制度上对人民

  的横征暴敛。如说:“今经总制,月输、青单、折估等钱,虽稍已减省,犹患太重,

  趁办甚难,而和买、折帛之类,民间至有用田租一半以上输纳者。贪官暴吏,展转

  科折。民既穷极,而州县亦不可为矣。以此自保,惧无善后之计,况欲规复,宜有

  大赉之策。”(《上宁宗札子三》《水心文集》卷1)他要求首先取消那些“害民最

  甚”的赋税,裁节横费,“减所入之额,定所出之费。”“使小民蒙自活之利,疲

  俗有宽息之实。”(同上)上述建议的意思是说,朝廷如果不节省开支,减免赋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