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滴雨落在了他们身上。
“居士误会了,我们不是来抢同行法事的。”三师兄对落下的雨点视若无睹,“我们是来自黟山的道人,出远门走到半路,刚好遇到变天,不想淋雨,听闻此间的主人是个善人,所以特地寻找过来想要借宿一晚。”
“黟山?”
“黟县的山。”
“黟县?”张玉皱起眉,“那么远?你们怎么知道我们的?可是以前认识?”
“以前并不认识。”三师兄如实说道,“是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先生,姓张讳元德,我们向他问路,他叫我们来这里借宿的。”
“啊?”
这人一听,却是大惊。
惊恐之后,又有些生气。
“你说些什么?”
“无意冒犯。”
“你这道士!我家本来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善人,你若是过来借宿,客客气气的说,就算我家父亲死了,也能腾一间房让你住一晚,你却拿我死去的父亲开玩笑!”
听到这里,身后师妹已是一惊。
却见三师兄神情平静,依旧行礼道:
“非也非也,我们黟山道人是有真传的,不敢说谎,我们确实在路上遇见了令尊的仪仗,又得他指引,才来此处借宿的。”
停顿一下又说:
“令尊可是山羊胡子,刚到胸口?仪仗可是四名小生,提着金锣,四匹马和骑马的家丁,四个童儿四个侍女,一辆两匹马的马车?”
这人一听,顿时大惊。
不止是他大惊,身后的人也惊讶起来。
互相一问,竟是完全符合。
惊讶之中,不敢生疑,只得连忙将他们当做贵客,请进家中,好生招待。
此处还没离开徽州的范围,仍是白墙青瓦的房子,堂屋柱子上全都许多楹联,最显眼的一幅写的便是: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
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
堂屋边上摆了一张桌子,灯笼斜挂,桌上一盏油灯,几个热腾腾的肉菜,一壶自酿的浊酒,三人正在闷头开吃。
四周围了一圈的人。
外面早已下起了瓢泼大雨。
挞粿好吃是好吃,毕竟是干粮,热的时候还稍微好些,冷了便大打折扣,干粮做得再怎么好,哪里比得上这热腾腾的酒肉?
无论是来为张家帮忙的邻居也好,或是张家的儿孙也罢,听说这件事情,都既惊讶又新奇,全都跑过来围着他们。
“几位道长是在哪里遇到家父的?”
“就前面不远。”
“敢问、敢问家父如何?”
“不必忧心,令尊很好。”三师兄擦着嘴边油水说道,提起酒壶饮酒,“自行走官路而去,陪葬全都相随,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待遇,想来令尊生前也没少做好事,下面才有这般优待。”
“是是是……”
众人又是高兴,又忙擦泪。
“家父怎么和道长们说的?”
“令尊和善得很……”
林觉将自己和老先生的对话,老先生的神态语气、以及口音上的细小细节全都说给他们说。
众人一听,亦是全都吻合。
随即不敢打搅他们吃饭,只叫妇人去给他们铺床,叫小辈去喂驴,各自出去忙碌。
三人很快吃饱。
“哎呀,又省一顿的挞粿。”三师兄笑着说,“看吧,要不是跟着我,你们哪遇得到这种事情,哪吃得到这顿好的,指不定在哪吃糊糊呢。”
油灯下两人面面相觑。
小师妹虽没出声,却面露异色。
林觉也是陷入思索。
外面的吹打声和着雨声,不断传来。
……
次日清晨,与张家人道别。
老先生的长子张玉继承了老先生的善心与好客,不仅拒绝了一群人给的借宿钱,还特地包了一些蒸饼,赠给他们。
“路上吃路上吃。”
“多谢居士!”三师兄说道,“顺便请问一下,元州怎么走?”
“元州?”
“是……”
“我们虽然比同村的人走得远些,却也没有去过元州啊。”张玉思考着说,“倒是我有个表弟,以前去过鸟鼠山那边跑商,听他说过一次,到鸟鼠山之后走水路就是元州,也是去元州最好的方法。水路总比陆路好走嘛。”
“去鸟鼠山又怎么走呢?”
“到大路上,往右手边,一直走,有个几天的行程,还得多问几次路。”
“多谢多谢。”
三人只好进到祠堂,站到老先生的灵柩前,恭恭敬敬为他上三炷香,之后便离去,继续启程,往元州鸣啁山去。
途中多有奇异事,也有妖精鬼怪。
几天之后,问到鸟鼠山。
又寻水路,去找码头。
第87章 船行遇妖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古人诚不欺我。”三师兄边走边说,“若是不走出来,谁能想到这普天之下,竟然有一座山能让鸟鼠同穴呢?”
面前是一条大河,已然可见码头。
有一些悠远的号子声从河面上空传来。
林觉忍不住边走边回头——
据说这里也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这世界的京城又是什么样呢?
若是师父百年之后,自己下山,大概也要去走一趟吧。
回过头来,已到江边。
这里停着不少客船,大大小小都有,大的走远路,小的去近处,甚至有一艘楼船,可见水运的发达。
“道长可要坐船?”
“道长去哪?”
“道长!我的船又快又稳!”
三人还没走近,便已听见了招呼声。
“去元州,翁县鸣啁山,要找一艘可以载驴儿的船。”三师兄背着一捆干草说道。
此时三人中,林觉依然背着他的书笈,不过三师兄和小师妹却一人背了一捆干草,就连狐狸背上也被三师兄放了两手能圈住的一小把,也用干草捆住,却不过是道人的玩心罢了,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狐狸却也老实的背着,站在林觉脚边。
“元州啊……”
很多船家就不说话了。
小船不好走那么远的路,也载不了驴子,也有的并不去元州。
唯有一艘大些的蓬船,上面站着一名老者,正在整理风帆。
“道长去翁县鸣啁山?”
“得载个驴子。”
“驴子当然载得了,不过只能放在后面,不影响到别的客人。”老者说道,“也得道长的驴子不怕水,要是受了惊,落水了可不赔的。”
“我家驴师兄聪明。”
“聪明那就行。”
“多少钱呢?”
“道长们还有只……这是狐狸吧?不会咬人吧?”
“绝不会。”
“去鸣啁山水路可有一千多里,得走十天左右,原先每人三百多钱,道长若是愿意,就结个善缘,只算三百钱。驴子也只算一个人。”老者一边打量着他们一边说,“船上煮早饭晚饭,驴子的草料自带,狐狸就不算钱了,只要不嫌腥气,鱼虾管饱。”
“可以。”
三师兄也不还价,答应下来。
于是三人当先迈步,踏上蓬船。
狐狸背着草跟在后面,轻巧一跳,也跳上去,稳稳落地,只是背上的草抖了三抖。
出乎意料,驴子竟也稳步上来。
说让它站哪里,它就站哪里。
驴子不大,蓬船不小,驴师兄在蓬船后面横着站都行,竖着站自然更宽裕,而除了三人,蓬船中竟然还有三人。
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男子。
两个带着刀剑、脸上有疤的江湖人。
看着林觉三人上船来,船中的三人都看向他们,上下打量着。
书生看向林觉的书笈和小师妹青涩的面容,觉得这三名道人身上也有一些文气;江湖人看向他们三人带的剑和林觉杵的哨棍,却是从他们身上看出几分江湖气来,也确实,在符箓派、灵法派和丹鼎派以外,也有一些道人是借着道观避税避官、其实习武艺混江湖的。
“有礼了。”
三师兄当先行一道礼,开口说道:“我等乃是黟山浮丘观的道人,向来隐世修行,走远路带了一匹驴子驮运行李,不过我家驴师兄向来听话,既不会乱叫也不会随便拉撒,有缘能与三位同船,还请三位见谅。”
“黟山在哪?”
“江湖中人,并不讲究那么多!不过兄台怎么行走天下还带一个细皮嫩肉的少年郎和一个小女娃?”
两个江湖人一前一后问道。
“黟山?天都莲花?”
书生抬手回礼,开口问道。
“黟县黟山,十分偏僻,这两位是我家师弟师妹,这次带他们出去参加鸣啁山的大醮,长长见识。”三师兄一一回答,又看向书生,“这位居士当真见多识广,正是那座有着天都峰与莲花峰的黟山。”
两名江湖人一下扫兴,嘁了一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 仙侠文 金色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