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河志异_瑞根【完结】(21)

  唯一遗憾的这是一部残卷,究竟有几卷也不清楚,其中这一卷是讲述修炼神识的,意义不大。

  思忖再三,陈淮生选择了修行混元真决,但是也想请吴天恩将那一卷三象归元诀残卷授予他。

  吴天恩也猜到了陈淮生的想法,倒也不在意。

  本来那卷残卷留在手上意义就不大,神识修炼是每一类基础功法都有的,这一残卷就有点儿鸡肋的感觉,也是和陈淮生的太上感应术有些对应,吴天恩才提了出来。

  索性在教授了混元真决之后,把一卷三象归元诀也授给了陈淮生。

  其实两篇真诀的篇幅并不长,陈淮生估算了一下大概也就是两三千字,主要是要领悟理解并予以释法修行,但这都要在自己入道之后才能行。

  另外吴天恩也将一门三才剑诀交给了陈淮生。

  和混元真诀与三象归元诀不一样,那是基础道法,是修行的根基所在,像三才剑诀就是普通的剑术了。

  也是看到陈淮生还在用青锋剑,所以吴天恩才把这一套三才剑诀交给他习练。

  哪怕是在陈淮生尚未入道的情形下,都可以先行修习,降妖斩祟也能发挥一些作用。

  陈淮生已经很满足了,可以说吴天恩真的对他是相当厚道,甚至是恩遇了。

  正式弟子的一切都给了他这个记名弟子,还专门和他谈了入道的一些触境感觉。

  最关键的基础功法,混元真决也算是宗门中排名前三的基础功法,慢一点无所谓,根基牢靠最重要,更何况自己道骨凝实,更是相得益彰。

  三象归元诀的残卷,或许在别人眼里意义不大,但是陈淮生却觉得这一套真诀如果能够凑齐的话,也许能让自己灵根底蕴不足的致命弱点得到巨大改善。

  能做到这样,自己还能奢求什么?

  一时间,陈淮生对吴天恩和重华派还真的有点儿感恩戴德了,这样的宗门难道不值得报效和投身么?

  相比起自己前几年里厮混的那些宗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纯粹的坑人玩意儿。

  第二十一节 风渐起

  从蓼县县城回固镇,再从固镇驿到元宝寨,八十多里地。

  听起来不算远,但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里边的深浅。

  县城到固镇驿五十五里地,前三十里都还勉强不错。

  虽然是山路居多,但是从固镇驿这个驿字就明白,这是一条古驿道,路况还算过得去。

  但是过了竹沟关到固镇驿这一段,路况骤然转差,而且山路也越发险峻,这也是为什么固镇驿变成了古驿道通过,而非现在驿道通过的缘故。

  现在的驿道直接从竹沟关往北不再走固镇驿那边了,虽然绕了一些,但好走许多,而且距离禺山的腹地要远一些。

  这也是商道宁肯绕行的缘故之一,好歹距离绝域禁地远一些,安全一些。

  禺山三千里河山,绝域禁地太多了,所占面积太大。

  虽然这几十年里山中的妖兽们似乎也还算安静,但是却始终是一大隐患,谁也无法断言这些妖兽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老百姓们也没办法,世代居于此,能往哪里去?

  哪里的牛鬼蛇神都要吃人,有些时候人比妖兽邪祟更凶恶更狠毒。

  如果说从竹沟关到固镇驿只是路难走,那么从固镇驿到元宝寨这一路,你也可以直接说没路也没错。

  就是纯粹的猎人山民们走的山径,寻常俗人是吃不消的。

  从县城到固镇驿,陈淮生自认为走得不慢了。

  他没用健步符。

  没有必要,也得要省着点儿。

  这一趟回乡,按照派中说法,他们一帮人估计还得要在县城和卧云铺那边逗留,查访凌云宗弟子被杀线索一段时间,而蜂桶岭这边就要交给自己私下去打探了。

  自己现在就是一边修炼争取早日悟道入道,一边了解情况,身份暂时不暴露。

  就是一个眼见得在外游历入道无果的道种回乡,准备接受现实在乡间厮混了。

  从县城到竹沟关一段,陈淮生就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了。

  路上比起六年前自己外出游历时,行人少了许多。

  他一路行来,从早到黑,就没有遇到几个寻常俗人,商队只有一家,而且明显也有两三个道种跟随押队。

  这在以往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最起码也应该有三五家商队经过才对。

  县城经竹沟关到固镇驿,如果说是竹沟关到固镇驿这一段走的人少,说得过去,毕竟驿道不过固镇了,但县城到竹沟关这一段却是蓼县到北面西阳县必经之道。

  抵达竹沟关时,天色已经黑尽。

  竹沟关听起来名头大,像是一个关卡,其实根本不算,十来户沿路而生的草屋瓦房,除了驿站略微像点儿样子,其他都是寻常俗人所建。

  透过夜色可以模糊看到一个古关隘在前方的山垭处,两边长满了幽篁竹,竹沟关因此得名。

  古关隘早就裁撤了,残破不堪的关门坍塌了半边,六年前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驿站可供投宿,但主要是接待来往公事驿卒,但也兼私宿,条件更好一些,价格更贵。

  陈淮生选了私宿,都回来了,不委屈自己。

  经营驿站的一看就知道是个老道种,五十开外,但陈淮生印象中六年前自己在这里投宿时不是此人。

  挨着驿站的是一家草药铺兼矿铺,一家茶肆兼炊店。

  还好茶肆兼炊店的老板没换,还是罗汉堡周家的周春平,陈淮生有印象,就是不知道对方对自己还有没有印象了。

  “周三哥,还在忙?”

  靠着柜台,陈淮生很随意地抓起柜台上一把落花生,剥了一颗丢入嘴里。

  “你是……”被唤作周春平的灰袍男子讶然地看着这个陌生的青年。

  他记忆力很好,基本上过往商旅他都印象,但对这个方面大耳剑眉朗目的青年却没有了印象。

  竹沟关是固镇与曹集镇交界地带,两镇有些头面的家族都会在这里落足扎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论大小深浅。

  以固镇为例,每年都要走出二三十个道种,其中先天道种也能有六七个,但真正能悟道入道的一个不到。

  陈淮生所知的二十年中,大概固镇子弟入道的也就只有五六个吧,都再没有回固镇,都去了大都市打拼,最不济也要落足县城里。

  县城镇甸里的大家族就无法称之为世家了,也就是一个姓氏的宗族,在某村某寨凡人占据多数罢了。

  乡间这种大姓也有很强的势力,但这仅止于凡俗人而言。

  如果这个家族能时不时出一个道种,甚至也还有那么一两个悟道入道的子弟,哪怕没有回乡,也能称之为乡野豪门了。

  比如元宝寨的陈氏,也是大姓。

  元宝寨近六百户四千人,陈姓大概有百户左右七百余人。

  但陈氏近二十年道种出过六个,一个就是陈淮生,但从未有人入道。

  但罗汉堡周家情况不一样。

  罗汉堡八百多户四千多人,周家占据三分之一,而且周家近二十年道种起码出了十来个,两人入道,其中一人就是凌云宗弟子。

  “我是元宝寨陈淮生,六年前出门游历求道,在这里住了一晚,你还鼓励去汴京、洛邑和江陵去看看呢。”

  陈淮生满脸笑容,只是眉目间的沉郁落在周春平这种每天都要面对无数人的角色眼中,自然就能揣摩出一二来。

  “是么?元宝寨陈家?我有点儿印象了。现在回来了?平平安安回来就好,年轻时候出去闯荡见识一番就好,回乡来踏踏实实做点儿事情才是正经,……”

  说实话,他对陈淮生没啥印象了。

  每年每天过往这里的人太多了,除非能让他有深刻印象的,其他的顶多也就是眼熟而已。

  这里地处固镇和曹集镇的咽喉要地,大多数要进出山的人都会选择在竹沟关歇息。

  两镇加起来三万多人,就算是大部分人终年不出乡里一步,但也还是有许多人要过往这里。

  尤其是那些渴望去外边见识的年轻人,嗯,道种们,更是如此。

  想到这里周春平也有些唏嘘,自己当年不也一样么?

  满怀雄心抱负奔波数年却一无所得,还是只能灰溜溜回乡。

  不是每个道种都能入道修行的,这么些年来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偃旗息鼓回乡的还少了?

  曹集镇也好,固镇也好,哪年没有几个?

  陈淮生也听出了周春平话语里的安慰之意,笑了笑:“是啊,还是乡里好,总归要回来,不过周三哥,怎么我从县城到这里,这一路商旅少了许多啊。”

  这话一下子就勾起了周春平的心思,正巧这会子店里也没有客人,他便坐在柜台后,和陈淮生唠叨了起来。

  “……,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几年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尤其是秋冬更是如此,你是元宝寨的人,酉河知道吧,以前是从来不封冻的,但大概是四五年前吧,开始要封冻了,虽然只是表面很薄一层冰,但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冬天雪也积得久了,原来大雪封山只要太阳一出来,两三日就化了,现在不行了,动辄十天半个月都不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凡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