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白马院所担保的上月慈善金放贷统计。根据慈善金李管事的报告,上月共计向三百五十六户牧民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四千七百九十两。
看着这个数字,赵然感觉有些对不上,想了想,在桌上堆得高高的几摞公文中翻找,将白马院典造房登记的上月配售土地报告翻出来对照,上面记载的数据是配售田地两千八百亩,其中上田五百亩、中田九百亩、下田一千四百亩,收拢售田银一千五百四十两。
思忖良久,赵然将典造房罗典造唤来,问:“上月党项人置换了多少草场?我记得好像是六万八千八百亩?”
罗典造道:“方丈好记性,的确是这么多。”
赵然点了点头,让罗典造退下去,又将袁监院请到自己公事房,将门关上,道:“慈善金每月会给我一份放款报告,五月放款四千七百九十两。账房给我的账目上显示,回笼售田银一千五百四十两,中间差三千二百五十两。”
袁灏皱眉思索片刻,脸色也开始凝重了:“差额只有三千二?有点少了。”
如果袁灏说“这很正常”,那么赵然不会再跟他就此问题纠缠下去,然后,他会找人查袁灏,此刻听见袁灏直接点明差额“有点少了”,于是松了口气,颔首道:“的确少了。”
在赵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红原从三月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各路商贾们纷纷前来贩卖货物,短短三个月时间,城中便多出来二十余间商铺,粮食种籽、农具、羊羔、牛犊等货物是充足的。单单金记商铺就从兴庆运回来两次商货,其中羊就有七千多只。
无论是汉人流民们配售耕地也好、党项人换置土地也罢,之后,他们还会向慈善金贷款购买上述物资,用来生产。而三千二百四十两的差额是远远不够的,在土地低价配售的情况下,在党项人置换草场数量与四月持平的情况下,购地支出和购买上述物资的比例大致应在一比三。
三月份的时候,赵然心里测算的比例为一比二点九,四月份是一比三点一,都在正常之列。
但是五月份,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一比二,这说明什么?说明土地的配售和慈善金的放贷不成比例,最大的可能,就是土地卖多了,或者换一句话,就是有人冒名在以配售价格购买耕地!
袁灏当即起身:“我去查!”
赵然叮嘱:“动静不要太大。”
“我晓得的!”
赵然继续翻阅其他公文,他最关注的问题,还包括红原的人口数量,信众是基础,信众增加,才能令信力值可持续增长。
按照典造房截止五月底的统计,在籍的红原百姓正在快速增长,已经由去年十一月的一万两千人,增长到了一万六千多人。增长的主要是内地迁徙而来的流民。
此外,兴庆府那边,白庚的努力成效也很显著,这几个月已经开始陆续向红原发来赎买的汉人了。四月份是九十八人,五月份就达到了两批次共二百四十五人。
至于山中的白马三部,至今没有在典造房登记入册,所谓的六万余部民,只是三部当年内应归附时自报的数字,对于赵然来说,这部分人并不存在。
三部的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的,当然,这要等到先将土地问题捋顺,使党项人初步归心之后才能开始着手,在此之前需要谨小慎微一些。
在赵然的计划上,三部问题将会是明年白马院最为重要的事务。
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
不得不说,监院袁灏的办事能力当真强悍,前后不过七天,他便将五月份土地配售和慈善金借贷之间比例失衡的问题查了出来。
赵然桌上放着一张单子,上面开列着六个名字:都管谷腾丰、典造房罗典造、经堂董静主,以及典造房、账房三个执事的火工居士。
上述六人,一共冒籍购买耕地四百八十亩,三个管事的道士各自一百二十亩,三个具体操办的火工居士各自四十亩。
赵然愿意发卖红原的草场,但对耕地是禁止发卖的,只能配售。红原需要这些本就不多的耕地来吸引更多的内地汉民,以改变本地的人口构成,绝不允许有人冒籍购买。
配售的耕地均价为五钱银子,大约是四川省内行价的八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与白送没什么大的区别,所以上述六人的行为,是绝对的踏入了雷区。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处理?赵然和袁灏相顾无语,各自扶额长叹。
如果出问题的是聂都讲、范高功那帮人,赵然会毫不犹豫的高举大旗,果断拿下,并将其绳之以法,但出问题的却是这么几个人,这就令他倍感无力了。
谷都管一直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在三都议事中从来没有给赵然添过麻烦,各种场合下,都忠实的维护者赵然身为方丈的权威,而且,他还是宋致元当年在玄元观任巡照时的下属。
罗典造这几个月兢兢业业,丈量土地、流民安置、户籍安排等等,诸如此类,全都打理得妥妥当当,可谓赵然身边的得力人选。
至于董静主……赵然才刚刚做主,由他代掌经堂,这些时日也始终唯赵方丈马首是瞻……
就这么遮掩过去吧,容易让人诟病,而且会形成风气,到时候更加难办。要揭开盖子吧,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可能导致几人面临被拿下的结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4Y2.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