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四川本省的三个发行点、湖广尤其是湖广北部襄阳一带、江西西北以及浙江等地,都是征订大户。
浙江距四川不近,且与楼观没有太多交集,但这里的《君山笔记》发行量却超过许多省份,位列全国前四。之所以有如此成绩,全赖浙江灵墟阁嫡系子弟杜星衍的大力推行。
自从《君山笔记》刊行之后,偶然见到这本期刊的杜星衍便深深的沉迷其中,尤其对期刊的名字充满好感,主动申请承担浙江的发行事务。
在杜星衍的介绍和推进下,不出三年,《君山笔记》在浙江的发行量一年迈上一个台阶,从前年的一百份,到去年的二百份份,今年正月,又从二百突破到三百份!
上一期《君山笔记》抵达浙江后,其刊载的“试剑三省四炼师”一事,迅疾在浙江全省风传开来,以至于很多馆阁、世家、门派的修士都要求增加订阅量。因此,他今日收到的二月中旬《君山笔记》是足足四百份。
《君山笔记》的发行,最大的障碍就是飞符的消耗,以杜星衍灵墟阁嫡系子弟的身家,如果一份一份用飞符挨个发下去,也是禁不住的,尤其是月刊改版为旬刊之后。
比如这一期笔记,四百份,每份消耗一张飞符,那就是二千两银子,一月六千两,一年就是七万多两!
杜星衍当然不是傻子,他这两年也慢慢梳理出了浙江省的二级发行点,全省十一个州府,一府一处。按照每张飞符携带二十份(旬刊比月刊减重近半,因此携带量也加倍)计算,他这期需要使用的飞符为二十五张,价值官银一百二十余两。
这些银子同样也不是他出,而是由各州发行点出,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受到各地发行点给他寄来讨好他的礼物,比如一些灵丹灵草,比如一些符箓法器,都不是什么高级货,但积攒多了,也不是小数。
收到笔记后,杜星衍迫不及待的先翻开一本阅览起来,这一看,一口气就看到了天黑。看完之后,他甩了甩被庞大驳杂的信息量充斥得有点迷糊的脑袋,静神恢复片刻,这才哑然失笑——许久没有读书读得这么痛快过了。
自午时起,所有浙江州府的代理发行点都发来飞符询问期刊是否抵达,这些飞符,杜星衍此刻才有闲心收读,读完之后他心情又好了不少——能够每次都在全省道友之前先读笔记,其中之乐,惟有他自家知道。
杭州五十三份、金华四十七份、温州三十九份、衢州三十三份……杜星衍将笔记重新计数封捆,然后一一下发,同时将灵墟阁其他几位师兄弟预订的三份也让人送了过去。
等分发完毕,他又捡起自家那本《君山笔记》快速翻阅起了第二遍,尤其关注封底和扉页中,编辑部发布事项告知的留白处。
果然,他看到了一则通告,向贵州、江西、浙江三省修士征稿,征集的主题是对事涉的四位炼师及师长弟子、亲朋好友的采访,稿子一旦采纳,按照中级稿酬支付。
杜星衍知道《君山笔记》征集文稿时,所支付的稿费是按照三个档次进行支付的,最高为一字百文,基本上以重大消息、精美诗词、功法道术研讨为主;中档为一字二十文,主要是一些普通但有趣的报道;低档为一字五文,主要是话本小说、今古传奇之类。
杜星衍是《君山笔记》的知名撰稿者,笔名镜玄散人,三年里发过数十篇文字,涉猎过传奇、采访、新闻报道甚至诗词等多种文体。他的文章,如今基本上发过去都会被君山笔记编辑部采用,高中低三档稿费都拿过。
对他来说,其实拿多少稿费并不重要,他在乎的是登载。只要上了期刊,只要能在版字油墨中见到自己的文章,他就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在杜星衍心里,自家的文章能被千百人传阅,这才是最大的爽点。遥想数十年后,自己的子侄后辈们依旧能见到自家的文字流传,这是多么值得令人回味的事情啊。
因此,见到这则通告,他当即就动了心思。
所谓的四炼师,浙江就占了两个,而且都在衢州,他完全可以借着旁人还没来得及反应之前,抢先赶过去采访,拿到第一手的采访稿件!
想到这里,他心思顿时热络了起来。
第九十四章 顾氏山庄
思忖片刻,也来不及收拾行装——身为修士,大部分东西都在储物法器中,也用不着怎么收拾。正要步出自己房门,却见三位师兄弟联袂赶了过来。
“杜师兄,今天的《君山笔记》真正有趣,没想到有那么多纠葛恩怨在其中,你同意哪种观点?”
“张师姐,我认为不是楼观的全知客想娶小妾,很有可能是魏致真本人看上了景云逸的婢女,所谓全知客,不过假借之名罢了,甚至楼观有没有全知客这么一号人物,也说不准呢。”
“小杜师弟,我问的是杜师兄的看法,又没问你。”
“我倒是认为,此事与男女之事无关,如福建那个陆压道人文章中的推测才是正确的,必然事关大君山洞天的争夺。”
“这篇文我看了,按照君山笔记编辑部去年对作者的盘点,陆压道人此文走的不过是标题党路线而已,推测的内容无凭无据!对了,谁知道陆压道人是哪家馆阁的?”
“同问陆压道人,他撰写的《商周列国全传》太好看了,哪吒究竟死了没有?求后续更新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