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上过船!”
“我是炼师,比你修为深,活命机会大!”
“你没上过船!”
“你应该去搞修行球比赛!”
“你没上过船!”
……
后来,黎大隐讲了几句话,他说:“诸位,就在两年前,我三茅馆还是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家师祖是道门堂堂大天师,我家老师是真师堂的坐堂天师,那个时候的我,意气风发啊,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没有难得住我黎大隐的!可是如今呢?我师祖做了什么,老百姓不知道,普通修士们不知道,但诸位都是知道的。我老师为此沉沦颓丧,也不知还有没有振作的机会,我三茅馆上上下下,都在弯着腰做人……”
说到这里,黎大隐几乎哽咽了:“就让我去吧。我知道形势不好,我知道困难重重,但至少,这是一个为三茅馆赎罪的机会,这也是一个证明我黎大隐的机会,更是一个让我三茅馆弟子直起腰的机会。为了这一天,我黎大隐从来没有落下一天训练课,所有学员的名字,我都记得,海上试航演练的时候,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在这里,我郑重恳请诸位,给我这个机会,给三茅馆一个机会!”
听着他的恳求,陆西星缓缓坐了下来,汤耀祖、卫朝宗等人也不说话了。
沉默片刻,赵然开口道:“真要论起带船出海,这里没有一个人能自称比老黎强,表决吧,同意老黎出任稽查舰队总指挥的,请举手!”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包括黎大隐自己。
舰队是在半夜起航的,赵然等人目送船队驶入夜幕之中,黎大隐在最后一艘海船座舰上向着赵然等人挥手,终于钻进了江上的水雾中。
良久,赵然转身,向身旁的陆西星道:“咱俩明天去太湖。”
第九十四章 扩建
太湖位于应天东南,一小半在常州,大部分隶属苏州,经吴江与长江相连。
兵部在太湖也有一座船厂,位于浒墅关,主要打造一百料以下的江船。每年从这里建造上百艘各类巡江船、风快船等等,补充江淮水关乃至三大水营。
赵然和陆西星赶来之前,对这里的情形已经有所了解,实地勘查之后,认知得更加清楚了。
这里的的确确只能打造小船,而且基本上以平底船为主,吃水也就在两尺到三尺之间。想要让这里承担起建造五百料,哪怕只是三百料以上的海船,都不太现实。顶多也就二百料,还要对船台进行改造。
除了船匠和工人没有经验和能力外,这里的船台也不适合大船搭建,需要大力改造。另外,造出来的三百料以上海船,吃水都在六尺到一丈,这么深的吃水,吴江有些水道是过不去的,需要全面疏挖。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来不及。
和船厂的兵部官员、总匠商议之后,赵然下了三十艘二百料巡海船、六十艘一百料快哨船。巡海船的图纸和说明赵然带过来了,直接交给总匠,快哨船的图纸船厂自己就有。
订单总价十二万两,相当于浒墅关船厂过去八年接单的总额。好在这里船台比较多,匠师和工人也不少,分三批即可建造完成,预计六月底能够交船。
赵然将订单和六万两预付款拍下,又拉着陆西星回了龙江船厂,路上,他向陆西星道:“我的错,轻忽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早该下单造船的,迟误了半年啊。这半年太重要了,若是没有耽搁这半年,黎大隐现在就已经拿到大量战船了,不至于如此困难。”
陆西星道:“致然做得已经够好了,去年二、三月就开始准备的,谁能想到灵鳌岛敢和我道门对抗?致然一定要冷静,熬过前期,以大明的实力,怎么也不会输了的。”
重回龙江船厂,八个船台已经全部开工,正在同时建造四艘五百料战船、四艘二百料巡海船。陆西星直接以朝天宫的名义下令,要求兵部管理的新江口分厂立刻扩建船台。
兵部车驾司的官员和总匠很快拿出了扩建方案,准备在两个月内增加四个船台。这已经是最大能力了,船台并不复杂,没什么技术含量,真正的难处是匠师和船工,扩建四个船台,需要多出至少四十名有经验的匠师和两百名船工,新江口分厂没有那么多人。
感谢万恶的劳役制度,在陆西星的压力下,兵部向南直隶和浙江沿海各府发文,强制征招当地有经验的船匠和船工前来应天服役,限期一个月内赶到。
两人又回到民用船厂这边,十六座船台正在忙碌的建造各种民船。陆西星同样以雷霄阁的名义下令,征用这座船厂的船台,现在船台上打造的船只,完工一艘征用一个船台,所有民船订单全部押后,转产战船。
赵然计算了一下生产速度,到六月底的时候,稽查舰队将拥有最新的五百料战船二十六艘、二百料巡海船四十艘、一百料快哨船六十艘。
只要黎大隐那边能后撑到六月底,局势就将向着大明这边开始倾斜。
赵然默默祈祷:“老黎,你可一定要撑住啊。”
回到鸡鸣观的时候,赵然收到了裴中泞的报告:“师兄,东海来人了,要拜见你。”
赵然问:“什么人?”
“两个,一个姓古,一个姓陈,说是灵鳌岛的。”
赵然沉吟片刻,吩咐:“你先见着,我这里忙得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