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解不了燃眉之急。
可又能怎么办呢?
只能守。
可这是守不住了。
秦国加派了更多的法相修士,突入到梁国境内的秦国法相,一下子多到了五人。
这差不多就算是倾尽全力了。
北边的燕晋联军,也停止了进攻的步伐。
他们没法再继续向西了。
西边,秦国还有三位法相存在。他们在正面,几乎不太可能是燕晋联军的对手。然而,秦国也同样有大片广袤的土地可以利用,三位法相率领秦国军队,借由一个个的灵脉,拖就完事了。
而等到南边的秦国大军,将梁国彻底灭亡之后,那么他们将会能够突入到燕国本土。
这件事情,对于燕军来说,是有点不能接受的。
自身派遣了大军,在外部参与战争,结果自家老巢被抄了,这算什么事?
更何况,单纯的从战略层面上来看,梁国失守的话,那么整个战局,就相当于在中路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完成了对战线的突破的谢昶,将会得到三个选择:
继续向东,杀入当初的魏国、如今的燕国的本土,直接打击大燕;向南,与蜀国一起夹击楚国,楚国人必然挡不住。届时,怕是连带着故吴国的领土,也将会受到直接的威胁,整个修行界的南方恐怕都会保不住,整个战局就此被拉入更加糜烂的地步。
而除了向东、向南两个选择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选择,则是向北,夹击正在进攻秦国本土的燕晋联军。一旦战胜,那么这将会演变成对于整场战役最具决定性的战斗,梁军覆灭后,燕晋联军再败,那这仗就基本上可以宣告,是秦国人获胜了。
对于谢昶的三个选项,惟云最不担心的,其实是谢昶继续东进,侵入燕国本土。
燕国本土现在可还算不上虚弱,再抽调起一支十万人的、素质不错的大军,应当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更主要的是,燕国本土之内,实际上还有三位法相修士存在。
大燕皇帝陆朝熙,大齐皇帝陆朝和,还有陆青。
陆氏的这三位法相,陆朝熙、陆朝和兄弟两个人且不说。他们二人,虽然身份尊贵,但毕竟是才进入到法相层次不久,战力……也就那样吧。
但陆青,则是个例外。
惟云当然是不知道,陆青已经进入到神海期的。但就算是以过去的老眼光来看,她对于陆青的实力也仍然是觉得深不可测的。
如今的自己,已经非常强了,在法相期的修士之中,也算是顶尖的那一档。但是,要她再去跟陆青对上一对……她绝对是不敢的。
哪怕是以她现在的实力,她都觉得,自己可能连陆青的深浅都试不出来,就会被轻易的解决掉。
谢昶要是敢进入到燕国本土,迎面撞上的陆青,那就算是他们秦国人有五位法相在,惟云也觉得,陆青能够轻松解决。
但尽管如此,她也不能将梁国的战事忽略。
一旦谢昶没有东进,而是北上,掏自己的后路,那她所率领的这只远征军,马上就会遇到非常巨大的麻烦。
她只能停下自己的脚步,并开始与自己麾下的几个主要人物,商量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办。
商量来,商量去,他们现在的选择,好像就只有一个——停止进军,并且分兵南下,尽量尝试救援梁国的首都,也就是洛都。
当然,在场的大部分人,也知道一个情况。他们现在,距离洛都实在是太远了,梁国战局的崩坏速度也实在太快了。大概率上,他们是来不及的。在他们的支援抵达之前,恐怕,洛都就已经失守了。
但就算是明知道多半儿是来不及的,该去还是得去。
并且,他们还必须做好相应的预案。
南下的支援计划,必须是要建立在洛都陷落的前提之下的。
换而言之,如果真一切真的都是以当下对情形最恶劣的估计来进行的话,那么在梁国完蛋了之后,燕军这里,就必须要独立承担起中部战线的责任,继续跟秦国人血拼。
一想到这里,惟云的心情就相当的糟糕:
“梁国上下全是废物!”
她不由得如此抱怨道。
……
燕晋联军,由此不得不一分为二。
在晋国西部边境,联军转为守势。晋国的那位法相层次的国师大人,与郑宇一起,目标就是守住当前已经收复的领土,保证之前他们已经获得的战争利益,不被秦国人反推回来就够了。
而惟云,则带着陆茗朝、陆薇文还有蓝诺行,总计四位法相,以燕军为主力,南下。
他们将承担起中部战区的责任,与谢昶所率领的秦国军队对抗。
大好的局面,由于梁国的崩溃,一波被葬送了回去。
原本,几条战线上,都是能够保证平衡的。然后,惟云在晋国西部一波出色的谋划,打开了局面,正准备掀起反攻呢。但到了现在的情况,又得回到过去的平衡状态,并且这种平衡,还是以燕国这边劣势着的。
不管是撤兵之后的晋国西线战场,还是梁国战场,燕军在高端战力上,都是吃亏的一方。
但又能怎么办呢?
惟云一肚子气,可梁国这个大坑,还是得她去补。
不过,在她出发的半个月之后,接连的两个消息,先后传到了她这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wuxia/h5Bg.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修真